五行旺衰時序表
前言
五行運化生滅,強弱消長,與時令節氣息息相關。本文將以倒序方式,探討五行在不同時節的旺衰變化,幫助讀者深入理解五行相生相剋的規律。


火
時序 | 旺衰 | 補註 |
---|---|---|
大寒 | 衰弱 | 土勝,若無水生,則不甚弱。水旺,火極弱。 |
冬至 | 無力 | 水力強盛,剋制火勢。 |
大雪 | 極弱 | 水力旺盛,火被壓制。 |
小雪 | 衰弱 | 水氣尚強,剋制火勢。 |
立冬 | 弱 | 水氣稍退,火勢相對增強。 |
霜降 | 弱 | 金生水,水力增強,壓制火勢。 |
秋分 | 衰退 | 水氣漸旺,火勢減弱。 |
白露 | 弱 | 水生木,木克土,火勢受壓。 |
處暑 | 餘力 | 火勢尚存,但已減弱。 |
大暑 | 旺 | 火勢強盛,得木生扶,更為旺盛。 |
芒種 | 強 | 火勢稍退,但仍有力量。 |
小滿 | 旺 | 得木生扶,火勢較旺。 |
清明 | 旺 | 得木生扶,火勢較強。 |
春分 | 旺 | 木質漸強,水勢減弱,火勢增強。 |
驚蟄 | 弱 | 火勢尚弱,不以旺論。 |
水
時序 | 旺衰 | 補註 |
---|---|---|
小寒 | 強 | 金生水,水勢旺盛。 |
大雪 | 旺 | 金生水,水勢強勁。 |
立冬 | 強 | 水氣漸強,火勢減弱。 |
霜降 | 弱 | 金生水,但水氣受木克。 |
秋分 | 弱 | 水氣受木克,火勢增強。 |
白露 | 強 | 得金生扶,水勢增強。 |
處暑 | 強 | 得金生扶,水勢強勁。 |
穀雨 | 無力 | 弱水被土克,火勢增強。 |
清明 | 弱 | 弱水被土克,火勢旺盛。 |
春分 | 衰弱 | 木質漸強,水澆木力,水勢減弱。 |
雨水 | 餘力 | 水勢尚存,但已減弱。 |
木
時序 | 旺衰 | 補註 |
---|---|---|
秋分 | 弱 | 受金剋制,木勢減弱。 |
白露 | 衰落 | 初秋餘氣尚足,但木勢已減弱。 |
處暑 | 衰弱 | 木勢漸衰,但受火生扶。 |
立秋 | 衰落 | 木勢漸減,火勢增強。 |
大暑 | 衰弱 | 火勢旺盛,木勢受損。 |
芒種 | 退氣 | 木勢減弱,但仍有力量。 |
小滿 | 旺 | 得水生扶,木勢較旺。 |
立夏 | 旺 | 枝葉茂盛,木勢最強。 |
清明 | 旺 | 得水生扶,木勢較強。 |
春分 | 向榮 | 木質漸強,木勢增強。 |
立春 | 生長 | 木勢尚弱,但已開始生長。 |
二十四節氣與五行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中國人根據太陽在天空位置的變化而制定的曆法,將一年劃分成24個節氣,分別對應不同的季節特徵。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是古代中國人用來解釋世界萬物的組成和變化的一種哲學思想。
這兩個概念存在著密切的關聯,二十四節氣的變化與五行元素的運轉有著相輔相成的作用。
五行與節氣對應關係
五行 | 節氣 |
---|---|
木 | 立春、雨水、驚蟄 |
火 | 清明、穀雨、立夏 |
土 | 小滿、芒種、夏至 |
金 | 小暑、大暑、立秋 |
水 | 處暑、白露、秋分 |
五行對節氣特徵的影響
五行元素的運轉影響著不同節氣的氣候特徵、動植物活動以及人們的養生保健。
木行(春季):生機勃勃、萬物復甦,宜養肝氣、疏泄情志。
火行(夏季):陽氣旺盛、炎熱多雨,宜養心氣、清熱利濕。
土行(長夏):暑熱交加、脾胃受損,宜養脾氣、健脾益氣。
金行(秋季):天氣轉涼、乾燥多風,宜養肺氣、潤燥化痰。
水行(冬季):寒氣逼人、萬物凋零,宜養腎氣、滋陰潛陽。
二十四節氣與五行養生
根據二十四節氣的變化,結合五行元素的養生原則,可以進行針對性的養生保健,促進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