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捧日旗】揭秘五色捧日旗:象徵中華民國的耀眼五色!

【五色捧日旗】揭秘五色捧日旗:象徵中華民國的耀眼五色!

中華民國國旗——五色旗

五色旗的終結

1928年12月29日,東北保安總司令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升起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標誌着五色旗在中國大陸的最後一次揮舞。

北洋政府的旗幟

1912年6月8日,袁世凱發佈「臨時大總統令」,正式將五色旗定為中華民國國旗。五色旗作為北洋政府的法定國旗,伴隨其長達16年。

五色捧日旗 Play

臨時政府的國旗爭議

孫文就任臨時大總統後,否決了參議院以五色旗為國旗的決議,主張待民選國會成立後再付國民公決。然而,1912年,臨時參議院利用程序瑕疵,強行通過了五色旗案。

中華民國的初代國旗

五色捧日旗

五色旗是中華民國成立後第一面法定國旗。1906年,同盟會提出五色旗作為國旗方案,象徵中國傳統「五行」和「五族共和」的概念。五色橫條分別為紅、黃、藍、白、黑。

袁世凱的「帝制夢」

1915年,袁世凱謀求帝制。雲南督軍唐繼堯反對,派孫永安秘密準備武裝討袁。唐巡按使任可澄與唐密議後,電請袁世凱放棄稱帝,但袁置之不理。

滇軍的反抗

雲南省收到袁世凱籌安會要求全省人民誠懇請求袁皇帝登極的電報後,唐繼堯拒絕響應。袁世凱任命蔡鍔為湖南都督,但遲遲不發任命書。蔡鍔被迫在上海赴京,任職經界局督辦。

袁世凱的倒台

雲南省正式宣佈討袁後,任可澄以個人名義電呈袁世凱,用泣涕而諫,請袁不必稱帝。袁世凱最終在各省反對下被迫放棄帝制野心。

事件 時間 人物 結果
五色旗取代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1928年12月29日 張學良 東北易幟,五色旗完全退出中國大陸
五色旗成為中華民國國旗 1912年6月8日 袁世凱 五色旗成為北洋政府的法定國旗
五色旗國旗案引發爭議 1912年 孫文、臨時參議院 孫文否決五色旗案,臨時參議院通過
五色旗作為國旗的起源 1906年 同盟會 象徵中國傳統「五行」和「五族共和」
袁世凱謀求帝制,滇軍反對 1915年 袁世凱、唐繼堯、任可澄 雲南省宣佈討袁,袁世凱被迫放棄帝制野心
蔡鍔赴京,任經界局督辦 不詳 蔡鍔 受袁世凱影響,赴京任職
袁世凱派人諮詢帝制意見,蔡鍔表態反對 不詳 袁世凱、蔡鍔 蔡鍔書「贊成」二字,表達反對立場

五色捧日旗:滿清王朝的象徵與傳承

引言

五色捧日旗,別稱「龍旗」,是清朝的國旗,也是滿族傳統的象徵。其由五條彩色條紋組成,中央繪有金色太陽,周圍簇擁著十二條龍。在清朝近三百年的歷史中,五色捧日旗作為國家的象徵,見證了王朝的興衰更替,影響深遠。

五色捧日旗的起源

五色捧日旗的起源可追溯至明末清初。據《清史稿》記載,太祖努爾哈赤在率軍征伐明朝時,曾獲贈一面「三色旗」,旗面繪有太陽、月亮和星星。努爾哈赤命人將其改為五色,並於天命元年(1616年)頒布為「大金國旗」。

五色的象徵意義

五色捧日旗上的五種顏色,分別代表了五行:

顏色 五行 象徵意義
吉祥、喜慶
中央、尊貴
靈活性、適應力
純潔、莊嚴
堅貞、頑強

太陽與龍的寓意

旗面中央的金色太陽,象徵著清朝的至高無上。而周圍的十二條龍,則是滿族傳統圖騰「龍」的化身,代表著皇權的威嚴和天降祥瑞。

五色捧日旗的用途

五色捧日旗主要用於以下場合:

  • 皇宮和王府的旗杆上
  • 出征時的軍旗
  • 官府和衙門的門前
  • 祭祀和慶典等儀式

五色捧日旗的傳播與影響

隨著清朝的統一,五色捧日旗作為國旗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它不僅在中國境內使用,還傳播到了其他國家。例如:

  • 朝鮮李氏王朝將其稱為「大清國旗」,並在外交場合使用。
  • 越南阮朝將其稱為「清國旗」,並在對外貿易中使用。
  • 東南亞一些邦國也曾使用五色捧日旗作為國旗或藩屬國旗幟。

五色捧日旗的變遷

清末以降,五色捧日旗經歷了多次變遷:

  • 1889年,光緒帝為慶祝萬國來朝,將旗面上的十二條龍由滿族傳統形式改為西方繪畫形式。
  • 1912年,清朝滅亡,五色捧日旗不再作為國旗使用。
  • 中華民國時期,五色捧日旗仍被一些滿族組織和團體使用。

五色捧日旗的當代意義

結論

五色捧日旗作為清朝的國旗,其設計理念、象徵意義和歷史傳承,都反映了滿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它不僅是清代中華帝國的象徵,更成為滿族人精神和文化的一部分,在時光流轉中熠熠生輝。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