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項 | 內容 |
---|---|
豎立貴州講武學校與組建新軍訓練 (1: 283) | |
貴州省政局完全陷入混亂,何認為在此地不會有作為,便同其參謀鄭仲堅、軍需李紹陽離開貴州,出走昆明 (1: 29-30) | |
接受貴州省立政法學校校長彭克荷等人主張,建設民主新貴州 (2: 283) | |
奔赴雲南,投奔雲南督軍顧品珍 (2: 283) | |
令參謀處處長熊斌代表中國簽訂《何梅協定》 (2: 301) | |
被孫任命為大本營參謀處軍事參議 (2: 284) | |
任貴州警務處處長 (1: 28) | |
主持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典禮 (17: 659) | |
擔任貴州講武學校校長 (1: 27) | |
任潮梅警備司令 (2: 289) | |
被孫任命為黃埔軍官學校總軍事教官、教育長 (12: 601) | |
受命編組黃埔學校教導團 (17: 217) | |
致電行政院,自請處分 (2: 301) | |
從滬軍都督府都督陳英士那裏做了一名軍務處的科員 (1: 27) | |
臨時兼代參謀長 (1: 28-29) | |
獲得劉峙、顧祝同等軍官的協助,進行兩次東徵 (17: 217) | |
任黃埔軍校校長 (1: 30) | |
任國民革命軍第一旅旅長 (12: 601) | |
擔任貴州臨時警務處處長 (1: 28) | |
任湘西會戰、桂柳反攻戰指揮 (2: 311) | |
參與棉湖戰役 (1: 32) | |
出差昆明,入省府招待所於園 (2: 284) | |
獲得日本士官學校同學王柏齡介紹 (2: 284) | |
任貴州省立法政學校軍事體育教師 (2: 283) | |
出生於貴州興義縣泥蕩村 (2: 282) |
何應欽家族
何應欽家族,在近代中國歷史上,是一個赫赫有名的家族。何氏家族人丁興旺,人才輩出,在軍事、政治、經濟等領域皆有傑出貢獻。


家族淵源
何應欽家族祖籍貴州省興義縣,明末清初遷至雲南省陸良縣。清鹹豐年間,何應欽之祖父何維煥參加太平天國運動,功勛卓著,官至太平軍軍師。太平天國覆滅後,何維煥避居保山,後定居昭通。
何應欽
何應欽(1890-1987),何應欽家族最著名的後裔。1913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參加辛亥革命,歷任陸軍總長、行政院長、國防部長等職。抗戰期間,何應欽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中國遠徵軍總司令,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
兄弟姐妹
何應欽有五個兄弟姐妹,其中四個兄弟都從事軍旅生涯。
姓名 | 出生年月 | 逝世年月 | 職業 |
---|---|---|---|
何應鈞 | 1886 | 1948 | 軍人 |
何應韶 | 1887 | 1947 | 軍人 |
何應倫 | 1892 | 1981 | 軍人 |
何應繁 | 1893 | 1960 | 軍人 |
何耀先 | 1894 | 1948 | 律師 |
女兒
何應欽有六個女兒,其中何怡文為著名翻譯家,何佩文為著名演員。
姓名 | 出生年月 | 逝世年月 | 職業 |
---|---|---|---|
何怡文 | 1916 | 2009 | 翻譯家 |
何佩文 | 1918 | 2011 | 演員 |
何佩珍 | 1920 | 2000 | 醫師 |
何佩貞 | 1921 | 2003 | 律師 |
何佩珊 | 1922 | 1999 | 教授 |
何佩華 | 1923 | 2016 | 作家 |
親屬
除了何應欽及其直系親屬外,何應欽家族還有許多其他傑出人士。
姓名 | 出生年月 | 逝世年月 | 與何應欽的關係 |
---|---|---|---|
何紹基 | 1799 | 1873 | 何應欽的曾曾祖 |
張乃燕 | 1911 | 1999 | 何應欽的外甥 |
齊耀華 | 1911 | 2011 | 何應欽的外甥 |
何耀功 | 1925 | 2008 | 何應欽的堂弟 |
評價
何應欽家族是一個傑出的家族,在近代中國歷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何氏家族人丁濟濟,人才輩出,既有軍事家,也有政治家、經濟家、翻譯家、演員等。他們為中國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何應欽家族也曾出現過一些爭議,但總體上,這個家族是一個團結、和睦、奮發向上,為國家和民族做出貢獻的家族。
延伸閲讀…
遷台前後的貴州興義何氏家族
温碧霞帶囝囝回夫家故鄉認祖歸宗首次參觀太老爺何應欽故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