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烏:中藥四大仙草之一
何首烏自古以來就被視為中藥四大仙草之一,在地下中藥市場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近年來,業者陳思涵致力於何首烏的研究與推廣,並成立了台灣首烏研究中心,收集了全球超過 79 種何首烏品種,建立了何首烏資料庫並進行成分分析與追蹤。這些研究成果不僅有助於分類何首烏品種,更進一步證實了何首烏的藥食同源性。
陳思涵指出,何首烏在台灣的種植歷史悠久,最早起源於台中大肚山一帶。為了彰顯其在地文化淵源,陳思涵將台灣原生種何首烏暫訂名為「巴布薩」,並依其用途分類為藤用、葉用、紅肉、黃肉、白肉及水土保持用等六大品系。
經過多年收集和研究,何首烏研究中心發現何首烏含有與飢餓素類似的物質「首烏飢素」,這可能是何首烏延年益壽主要成分。飢餓素由胃部分泌,可結合啟動促生長激素接受器,調節生理功能如刺激生長激素分泌、腸胃蠕動和產生飢餓感。而何首烏能活化飢餓素接受器,進而促進生長激素分泌,達到調控生理功能的效果。
雖然何首烏自古以來廣泛用於中藥,但仍缺乏具備體內穩定性的口服藥物。興大曾志正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為何首烏藥物開發提供了科學依據,為全球首烏產業邁出了一大步。
分類 | 特徵 |
---|---|
藤用 | 莖部可供攀爬 |
葉用 | 葉片可食用 |
紅肉 | 塊根呈現紅色 |
黃肉 | 塊根呈現黃色 |
白肉 | 塊根呈現白色 |
水土保持用 | 根系發達,可防止水土流失 |
時間軸:
2022 年:陳思涵與曾志正教授聯手展開何首烏溯源之路,利用科學檢測建立何首烏品種身份證。
2015 年:興大曾志正教授團隊發現何首烏含有首烏飢素,證實其藥食同源性。
2012 年:陳思涵成立台灣首烏研究中心,致力於何首烏的推廣和研究。
?? 年:何首烏被引進台灣種植。
?? 年:何首烏在中草藥方劑中獲得重要地位。
何首烏種植:養生聖品的秘方
何首烏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在中醫養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根部呈現塊狀,具有補腎益精、強筋健骨等功效,是許多藥膳和保健品的珍貴原料。
適宜環境和土壤需求
何首烏適合生長在温暖濕潤、排水良好的環境中。土壤方面,則需要疏鬆、肥沃、pH值在5.5-6.5之間的沙質壤土。
播種和育苗
何首烏的種子通常在春末夏初進行播種。播前需將種子浸泡在温水中1-2小時,以促進發芽。播種深度約為1-2公分,覆蓋一層薄土,並保持土壤濕潤。幼苗約在1-2週後發芽。
田間管理
幼苗長出3-4片真葉後,即可進行間苗,每穴保留1株健壯的苗株。接下來的田間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事項:
管理項目 | 內容 |
---|---|
灌溉 | 保持土壤濕潤,但避免積水 |
追肥 | 生長期每隔1-2個月施用一次有機肥或複合肥 |
除草 | 定期清除田間雜草,避免養分競爭 |
搭架 | 植株長大後,需要搭設支架,以防止倒伏 |
病蟲害防治
何首烏常見的病害有根腐病、葉斑病等,可透過預防性施藥或輪作等措施控制。常見的蟲害則有金龜子、小地老虎等,可用人工捕捉或藥物防治。
收穫
何首烏一般在種植後2-3年進行收穫。收穫時間通常在秋季霜降後,此時塊根已充分發育。收穫時,需將塊根連同部分根鬚挖出,並清洗乾淨。
加工與儲存
採收後的何首烏塊根需經過適當的加工,才能成為中藥材或保健品。加工方式分為生曬、蒸煮、醋製等。加工後的何首烏應儲存在乾燥、陰涼處,以延長保質期。
延伸閲讀…
CN105284342A – 一種何首烏種植方法
何首烏的種植方法
結語
何首烏種植是一項細緻繁瑣的過程,但透過適宜的環境、精心的田間管理,以及適切的加工和儲存,即可收穫品質優良、養生價值極高的何首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