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釋之源流
古代禮儀祭祀之術士**
甲骨文之「儒」,始現於殷商,刻畫人沐浴之形,後演變為「需」。「儒」乃「需」之本字,寓意「柔弱」。
「儒」初指為貴族祭祀之術士,須齋戒沐浴以示虔誠。如儒行所言:「儒有澡身而浴德」,孔子聞齊亂乃沐浴齋戒,請伐弒君者。孟子亦云:「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學者之風
至戰國,儒學興起,儒者承六藝教民。儒家強調仁、義、禮、智、信,倡君子之行,與虛偽之「小人儒」截然不同。
緩慢、懦弱之貶意
「儒」亦有貶義,引申為緩慢、懦弱、愚昧之義。如荀子曰:「勞苦之事,則偷儒轉脱。」廣雅亦載:「儒,愚也。」
孔門弟子及文化傳承
「儒」亦指孔門弟子。孟子有云:「逃墨必歸於楊,逃楊必歸於儒。」儒家學説在中國歷史上歷久彌新,成為倫理、政治、教育之根基。
參考文獻
- 《論語》
- 《禮記·儒行》
- 《孟子·離婁下》
- 《説文解字》
- 《荀子·脩身》
- 《廣雅》
儒是什麼?
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的核心思想派別之一,淵源於春秋時期的孔子。儒家學説主要探討倫理、道德、政治和社會秩序等方面的問題,對中國文化、社會和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儒家思想的特性
儒家思想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性:
特性 | 描述 |
---|---|
人本主義 | 以人為本位,強調人的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 |
仁愛 | 強調推己及人,博愛眾生。 |
中庸 | 追求平衡和諧,避免極端。 |
禮制 | 重視禮節規範,維持社會秩序。 |
君臣父子 | 強調尊卑有序,重視倫理綱常。 |
儒家的主要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仁愛: 仁愛是儒家思想的最高道德原則,強調推己及人,見賢思齊。孔子認為,愛人如己是實現社會和諧的基礎。
-
義: 義指正當、公平,是儒家倫理的重要規範。儒家要求人們以己及人,遵守正道,見利思義。
-
禮: 禮指禮儀規範和社會秩序,是儒家維持社會和諧的重要手段。孔子認為,禮的作用在於約束人的行為,達到社會的安寧。
-
智: 智指智慧和知識,是儒家追求道德完善的重要途徑。孔子強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認為學習和思考是道德修養的必要條件。
-
信: 信指誠信、信用,是儒家倫理的重要準則。孔子認為,誠信是立身處世之本,是君子應有的品德。
儒家的歷史影響
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社會和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