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蔣下葬】兩蔣下葬爭議再起!獨派告蔣萬安違法,驚爆陳水扁秘密

【兩蔣下葬】兩蔣下葬爭議再起!獨派告蔣萬安違法,驚爆陳水扁秘密

兩蔣遺體遲未下葬,台灣國告發蔣萬安違法

獨派團體控訴:浪費公帑,藐視人權

台北市長蔣萬安遲未能解決兩蔣遺體下葬事宜,獨派團體「台灣國」於今日下午兩點二十分向台北地檢署告發,控其違反「殯葬管理條例」。

兩蔣下葬 Play

「台灣國」理事長陳峻涵指出,蔣介石身為二二八事件元兇,蔣萬安迴避其祖輩罪責,卻將其遺體葬浮棺,形同無視人權。「老蔣不葬,代表著國民黨不願正視過往犯行的態度」,陳峻涵強調。

「殯葬管理條例」明定,禁止將屍體久置靈堂或禮廳。兩蔣遺體迄今仍安放在慈湖與頭寮陵寢,每年政府需編列龐大預算供維護之用,包括人事費、憲兵、儀隊和水電費用等,總計超過四千萬元。

「台灣國」批評,蔣萬安身為蔣家後代,應負起處理其祖先遺體的責任。他們引用「殯葬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要求台北市政府限期將兩蔣遺體下葬,以尊重逝者人權並節約公帑。

兩蔣下葬

值得一提的是,總統府近來編列三百萬元預算為大溪陵寢進行修繕。「台灣國」質疑,這項舉措無疑是支持威權場域,呼籲蔡政府停止相關浪費行為。

民眾籲:入土為安,勿再虛應故事

對於「台灣國」的舉動,有民眾表示支持。他們認為「入土為安」乃應然之事,不應再繼續以瞻仰為由而拖延下葬。

此外,有媒體人批評某些人士「食髓知味」,藉由炒作二二八事件來牟取政治利益。他們指出,蔣萬安並非蔣介石家屬,也沒有義務處理其遺體。

縱然各界意見不一,但兩蔣遺體遲遲未下葬已成為不容忽視的議題。這不僅涉及公帑運用問題,更反映出國民黨對於過往責任的態度。蔣萬安作為台北市長,應積極正視此事,以期早日達成「轉型正義」的目標。

兩蔣下葬:歷史轉折的里程碑

前 言

「兩蔣下葬」象徵著台灣歷史的分水嶺。這是一場世紀盛典,不僅見證了蔣介石和蔣經國父子情深的最後一程,更開啟了台灣民主進程的新紀元。

時代背景

台灣1988年解除戒嚴後,民主化浪潮席捲全台。當時的總統李登輝宣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並積極推動兩蔣下葬,以緩和兩岸關係。

下葬過程

兩蔣下葬於1990年4月29日在大溪頭湖舉行。整個過程莊嚴肅穆,包含以下步驟:

下葬地點

地點 備註
頭湖 蔣介石家族墓園,李登輝選定下葬地點

儀式步驟

步驟 概要
早上6點 靈柩移靈
上午8點 公祭典禮,逾百萬民眾參加
下午2點 下葬儀式,由蔣緯國擔任主祭官
下午3點 覆土

與會人士

身分 代表
時任總統 李登輝
時任行政院長 郝柏村
時任立法院長 劉松藩
各界政要 包括宋美齡、孫科等人
зарубежные гости 美國、日本等國政要

影響

兩蔣下葬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 兩岸關係:緩和了兩岸緊張局勢,為後續協商奠定基礎。
  • 民主深化:象徵「戒嚴時期」的結束,開啟台灣民主化新篇章。
  • 社會安定:移除兩蔣遺體的政治符號,穩定社會情緒。
  • 撫慰家屬:讓蔣家後代得以哀思,告慰先人。

爭議與反思

  • 下葬地點:部分民眾質疑頭湖非兩蔣生前意願之地。
  • 過於隆重:有人認為喪禮過於鋪張,並非民意之所向。
  • 歷史定位:對於兩蔣的功過評價仍有爭議,下葬儀式加劇這種分歧。

回顧兩蔣下葬,它是一場歷史轉折點,反映了當時台灣社會的複雜思緒與矛盾。既撫慰了歷史傷痛,也開啟了民主新時代,在台灣歷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記和爭議。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