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台灣盜墓事件始末
2010年,彰化爆發一宗轟動全台的盜墓案,震驚社會。吳安翔、曾佳琪、陳煒正與黃秉富等4人組成的盜墓集團,專門盜取亡者陪葬的貴重飾品,作案高達22起。其中一處墓地更遇見身穿白衣長髮女蹲著注視他們,嚇得他們魂飛魄散。
嫌犯行事手法十分專業,利用民間習俗中破壞墓碑、為先人重建的概念,將墓碑破壞,偽造成喪家準備撿骨的樣子。被盜的喪家悲痛無比,而地理師更指出「盜墓行為恐惹禍上身」。
然而,在盜墓之後,4人的人生卻出現了詭異的變化。吳安翔與妻子離婚,陳煒正聲稱遇到長髮白衣女鬼,導致父親和外婆相繼離世。黃秉富更在家中猝逝,年僅28歲,法醫判定為心因性猝死。在官司審理期間,吳安翔亦因注射過量毒品身亡,最後只有陳煒正和曾佳琪倖存,被判處5年6月有期徒刑。
嫌犯姓名 | 犯罪次數 | 經歷 |
---|---|---|
吳安翔 | 22 | 與妻子離婚,注射過量毒品身亡 |
曾佳琪 | 22 | 存活 |
陳煒正 | 22 | 遇見白衣長髮女鬼,父親和外婆相繼離世 |
黃秉富 | 22 | 在被傳喚前一天在家中猝逝 |
此事件也成為台灣歷史上最著名的恐怖盜墓事件,令人不禁唏噓犯罪的後果。
台灣盜墓:歷史、動機與後果
台灣盜墓的歷史悠久,可追溯至清朝時期。當時,盜墓者多為盜賊或窮人,他們透過挖開墓穴盜取陪葬品,以牟取暴利或自用。到了近代,台灣盜墓行為日漸猖獗,原因包括:
動機 | 説明 |
---|---|
經濟利益 | 盜墓者透過販售盜取的文物獲取金錢 |
文化因素 | 有些人出於好奇或尋寶心態而盜墓 |
家族傳承 | 部分盜墓者為傳承盜墓技術而從事盜墓活動 |
地下經濟 | 盜墓行為形成一個規模龐大的地下經濟,牽涉到收購、販售與走私 |
台灣盜墓行為的後果十分嚴重。首先,盜墓破壞了文化遺址,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其次,盜墓嚴重影響考古研究,阻礙我們瞭解台灣歷史。此外,盜墓行為也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危害,例如墓穴坍塌或墓室內殘留有毒物質。
為遏止台灣盜墓行為,政府採取了多項措施,包括:
- 加強執法:警方加強巡邏和稽查,並嚴厲打擊盜墓者。
- 制定法律:《文化資產保存法》明文禁止盜墓行為,並對違法者處以嚴厲刑責。
- 加強宣傳:政府透過媒體和教育管道宣導盜墓的危害性,提高民眾的意識。
然而,要完全杜絕台灣盜墓行為仍有相當的難度。關鍵在於改變人們對盜墓的觀念,讓社會大眾認識到盜墓對文化資產和歷史研究造成的負面影響。同時,政府也應該持續加強執法和宣導,才能有效遏止盜墓行為,保護台灣珍貴的文化遺址。
延伸閲讀…
挖墓遇到鬼! 相隔13年彰化再發生盜墓案
驚見「扯斷白骨」散落!百座墳墓「離奇挖空」 破獲台灣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