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親人辭世遺照準備與注意事項
辭世親屬的遺照承載親友追思,其規格與擺放位置備受重視。遺照擺放於靈堂與告別式會場,既利於辨識身分,亦慰藉家屬傷痛。傳統以大頭照為遺照,今亦可採用生活照。


遺照尺寸依場所而異,靈堂尺寸為 15 英寸,告別式會場尺寸與禮廳規模相應。故遺照選擇應考量照片清晰度,放大後不會模糊失真。
相框普遍採用金色、香檳色與白色,而緞帶多以黑色為主。然緞帶並非必要,實務上台北地區鮮少使用。
告別式後遺照處理有傳統習俗與現代作法。傳統上遺照收藏至逝者對年(逝世一年後)才懸掛在家中;現代居家空間狹小,多數選擇於告別式後遺照隨棺木火化。若未火化,對年後亦可擇吉日焚燒。
掛在家中遺照應注意隱蔽性,避免外人士機觀看,以免招致罰責。
喪事照片:記憶中永恆的傷痛與慰藉
喪事照片,一張張記錄著逝者生命的終章,承載著親友的哀悼與思念,成為記憶中永恆的遺憾與慰藉。
傳統與現代的喪事攝影
傳統的喪事攝影:
歷史 | 特色 | 意義 |
---|---|---|
19 世紀 | 黑白照片,擺拍式,逝者身穿禮服或睡衣,家人或親友陪伴在側 | 記錄逝者的容貌,讓後人懷念 |
現代的喪事攝影:
發展 | 特色 | 意義 |
---|---|---|
20 世紀末 | 彩色照片,自然式,捕捉逝者生前的生活片段、親友的悲痛與追思 | 呈現逝者的另一面,讓家人更深刻地懷念 |
喪事照片的慰藉與挑戰
慰藉:
- 逝者的永恆形象:喪事照片讓逝者的容貌永存,成為親友心中永恆的記憶。
- 親情連結:照片凝聚了親人之間的愛與思念,讓他們在哀悼中得到慰藉。
- 回憶的載體:喪事照片喚起親友對逝者過往的記憶,讓他們在悲傷中也能感受到温暖。
挑戰:
- 哀傷的觸發點:喪事照片可能會勾起親友強烈的悲傷情緒,讓他們難以承受。
- 隱私的考量:喪事照片涉及逝者的隱私,需要經過親屬同意才能公開或使用。
- 商業化趨勢:現代喪事攝影產業可能出現商業化的傾向,影響照片的質量和authenticity。
喪事攝影的倫理考量
- 尊重逝者意願:攝影師必須尊重逝者的意願,在拍攝前徵得親屬同意。
- 避免過度擺拍:照片應自然真實,不應過度擺拍或營造氣氛,以免失去authenticity。
- 關注親友情緒:攝影師應關注親友的悲傷情緒,避免過於侵入或打擾他們的哀悼過程。
結語
喪事照片是一份沉重的遺產,既承載著親友的哀悼與思念,也記錄著逝者生命中的點滴時刻。透過傳統的擺拍式和現代的自然式攝影,喪事攝影在慰藉哀傷的同時,也面臨著倫理考量和商業化挑戰。但無論如何,喪事照片都是一張張記憶的碎片,將逝者的形象和親友的思念永恆地封存在時間的洪流中。
延伸閲讀…
135809 個「哀悼」相關素材,包含圖片、庫存照片
葬禮儀式照片素材 – PIX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