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節
夏至,又稱「夏節」或「夏至節」,是古時的重要節日。周代夏至日祭祀神靈,祈求消災納福。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總稱伏日。
夏至也是新麥收割的時節,民間有吃麵或麵食的習俗,以迎合時令。「冬至湯圓,夏至麵」的説法也由此而來。夏至時令食材豐富,如瓜果類、白蘿蔔、小白菜等,這些食物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2023 年夏至落在 6 月 21 日,是北半球白晝最長的日子,可長達 15 小時。夏至過後,北半球白晝逐漸縮短,日出、日落的方位也開始向南移動。
民俗禁忌
夏至期間,有以下民俗禁忌需要注意:
事項 | 禁忌 |
---|---|
居家 | 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 |
健康 | 屬牛、馬、羊、狗者留意心血管疾病 |
飲食 | 體質虛弱者不宜多食綠豆湯 |
出行 | 出差或旅行注意安全,避免危險性運動 |
健康養生
夏至時節,綠豆湯是消暑良品,既能清熱解渴,又能解毒。綠豆衣也可食用,藥效與綠豆相似。但綠豆屬寒性,體質虛弱者不宜多食。
延伸閲讀
夏至 2023:至陽至盛,光照最長
夏至,是一年之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在北半球,夏至通常發生在 6 月 20 日至 22 日之間,而 2023 年的夏至將於 6 月 21 日(星期三)上午 6 時 54 分 到來。
延伸閲讀…
【夏至2023】代表著梅雨季結束,將迎來颱風的季節:由來、習俗
【夏至2023】為甚麼夏至要吃麵? 連理髮、性生活都是禁忌
夏至的特徵
- 白晝最長:在夏至這一天,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都是一年中最長的。例如,台北市的日出時間為凌晨 4 時 53 分,日落時間為下午 6 時 37 分,白晝長達 13 小時 44 分。
- 正午太陽高度最高:夏至時,太陽在正午時分達到一年中最高點,直射北迴歸線(緯度 23.5°N)。
- 日照強烈:夏至時,太陽輻射最為強烈,紫外線強度也達到最高值。
夏至的意義
- 氣候轉折:夏至標誌著北半球從春季過渡到夏季的轉折點。天氣將變得更加炎熱,降雨量也將增加。
- 農作物生長:陽光充足是農作物生長的重要因素。夏至後,農作物將進入快速生長期,為秋季的收穫做準備。
- 文化傳統:在許多文化中,夏至都被視為一個重要的節日,舉行各種儀式和慶祝活動。例如,在中國,夏至有「吃夏至麵」的習俗,以祈求健康長壽。
夏至 2023 相關數據
地點 | 日出時間 | 日落時間 | 白晝長度 |
---|---|---|---|
台北市 | 04:53 | 18:37 | 13:44 |
東京 | 04:44 | 19:04 | 14:20 |
倫敦 | 04:52 | 21:21 | 16:29 |
紐約 | 05:29 | 20:25 | 14:56 |
夏至注意事項
- 防曬:夏至時紫外線強度最強,外出時應做好防曬措施,如塗抹防曬霜、戴帽子和太陽眼鏡。
- 補充水分:炎熱的天氣容易導致脱水,應適時補充水分,避免出現中暑等問題。
- 注意降温:在高温環境下,應及時降温,如開啟空調或電風扇,或前往陰涼處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