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運歲次是什麼意思】歲次戊寅年!驚!花壇三家春三山國王廟到底在幹嘛?

【天運歲次是什麼意思】歲次戊寅年!驚!花壇三家春三山國王廟到底在幹嘛?

清墓碑銘意藴下的「天運」紀年

引言

清明節期間,筆者在長汀羊牯鄉發現古墓碑上「天運」紀年法引人注目,與常見的「年號+序數年」或「年號+干支年」有所區別,發人深省。

天運歲次是什麼意思 Play

「天運」紀年的興起

「天運」紀年的始用可追溯至明末,江西鉛山人張普薇在崇禎十年起事,稱「天運」,或許藴含了不認同清朝正統的意味。此後,清乾隆五十一年台灣天地會林爽文、鹹豐三年上海小刀會劉麗川等反清起義也採用此紀年法。

「天運」的涵義

天運歲次是什麼意思

「天運」一詞出自道家思想,指天體運行之規律。後演變為秘密結社反清的象徵,表達了對清朝統治的抵抗。東南沿海及東南亞一些不願奉清朝為正統的人採用「天運」紀年,成為一種反抗表徵。

碑銘紀年與年份比對

由於清朝歷經多個「壬申年」: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乾隆十七年(1752年)、嘉慶十七年(1812年)、同治十年(1872年),碑銘上的「天運壬申年」實際對應的年份令人難以確知。

「天運」紀年的影響因素

「天運」紀年的使用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民間秘密結社的抗清意識、民眾對清朝統治的不滿、以及西風東漸帶來的外來思想衝擊。

「天運」紀年的社會意義

「天運」紀年法的出現反映了清中後期中國社會的深刻變革,表達了民眾對清廷統治的抵制和嚮往變革的情緒,展現了歷史的複雜性和民間的反叛精神。

結論

「天運」紀年是清代社會文化中的一個鮮明印記,它承載著民眾的情感與抗爭,彰顯了歷史的發展和變遷。

天運歲次是什麼意思

天運歲次一詞在古代中國曆法中佔據重要地位,意指天體運行和年歲更迭的規律和次序。

天運

「天運」指天體運行軌跡和規律。古代中國人觀測天象,發現恆星和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隨著時間而發生規律性的變化。他們將這種變化稱為天體運行,並歸納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哲學思想。

歲次

「歲次」指年的次序和更迭。中國古人將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的週期定為一年,並以「歲次」來記錄年的序列。每一個歲次代表一年,依次遞增。

記錄方式

天運歲次在古代中國曆法中採用「干支紀年」的方式記錄。干支紀年由十個「天干」和十二個「地支」組成,每一個干支組合代表一年。天干和地支按照固定的順序排列,六十年為一個循環,稱為「一甲子」。

| 天干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己 | 庚 | 辛 | 壬 | 癸 |
|—|—|—|—|—|—|—|—|—|—|
| 地支 | 子 | 醜 | 寅 | 卯 | 辰 | 巳 | 午 | 未 | 申 | 酉 | 戌 | 亥 |

舉例

例如,2023年為農曆癸卯兔年。這是「干支紀年」中的第60個組合,代表60年一週期中的第60年。

天運歲次對於古代中國社會具有重大意義:

  • 定歲序:通過記錄天運歲次,可以確定每年的起始和結束時間,規範社會活動和農事安排。
  • 預測時運:天運歲次的變化與人事吉凶密切相關。古代人相信,不同歲次的星象會影響國家運勢和個人命運。
  • 文化傳承:干支紀年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廣泛應用於曆法、命理、歷史等領域,成為古代中國智慧的體現。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