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療護服務
安寧療護是一項由專業人員團隊提供的全方位醫療保健服務,旨在滿足末期患者身心靈各方面的需求。根據患者治療方式,安寧療護可分為住院安寧與在宅安寧。


住院安寧
住院安寧主要由安寧專責團隊於醫院內提供照護,其專業人員須具備至少80小時的入門訓練,涵蓋存活期預估、症狀控制、與患者溝通、臨終照護,以及相關倫理與法律考量等項目。
在宅安寧
在宅安寧則由兩種類型的醫療團隊負責提供服務:
- 安寧居家(甲類):由原治療醫院的安寧專責團隊定期到患者家中訪視。
- 社區安寧(乙類):由鄰近的基礎醫療團隊到患者家中提供安寧照護。
評鑑與品質保證
衞福部已將安寧療護項目納入醫院評鑑標準,涵蓋軟硬體設備、教育訓練、人力配置等面向。然而,部分安寧醫院評鑑存在專業性不足、評語前後不一的情形,無法有效反映照護品質。
社區安寧發展困境
儘管推動社區安寧照護的目標是讓患者能夠返家善終,但乙類安寧醫院的人員訓練時數短,僅21小時,照護品質令人堪憂。此外,患者及家屬對於乙類安寧醫院的服務水準缺乏信心,造成排隊等候甲類安寧病房的現象。
提高安寧療護品質
提升安寧療護品質的關鍵在於加強對照護人員的教育訓練,以及提供完善的支援系統,包含緊急諮詢、器材租借等服務。此外,培養患者及家屬的安寧照護知識也至關重要。
居家安寧照護挑戰
儘管居家安寧照護符合末期患者返家善終的意願,但仍存在諸多挑戰,包括缺乏居家安寧服務專屬的醫護人員、居家醫療器材取得不易、以及家屬照護能力不足等問題。
安寧療護類型 | 機構 | 人員訓練時數 | 照護內容 |
---|---|---|---|
住院安寧 | 醫院 | 甲類:80小時 乙類:21小時 |
由專責安寧團隊提供 |
在宅安寧 | 甲類(原治療醫院) 乙類(社區醫療團隊) |
甲類:80小時 乙類:21小時 |
定期到患者家中進行訪視 |
社區安寧困境 | 乙類安寧醫院 | 21小時 | 人員訓練時間過短,專業性不足 |
品質保障 | 衞福部安寧醫院評鑑 | 涵蓋軟硬體設備、人力配置、教育訓練 | 評鑑專業性不足,難以反映照護品質 |
提高品質 | 安寧照護人才培訓 | 加強照護人員教育訓練 | 提供完善支援系統,如緊急諮詢、器材租借 |
居家安寧挑戰 | 居家照護 | 醫護人員缺乏 醫療器材取得不易 家屬照護能力不足 |
須培養患者及家屬的照護知識 |
安寧甲類乙類差別:給予更適切的終末照護
安寧甲類乙類差別在於病人的預期存活時間,影響著照護的安排與給付制度。
甲類與乙類安寧給付內容
給付項目 | 甲類 | 乙類 |
---|---|---|
住院 | 是 | 否 |
居家安寧照護 | 是 | 是 |
安寧居家醫療 | 是 | 是 |
安寧共同照護 | 是 | 是 |
安寧居家照護輸送服務 | 是 | 是 |
預期存活時間與給付標準
預期存活時間 | 甲類 | 乙類 |
---|---|---|
3個月以下 | 是 | 否 |
3個月以上 | 否 | 是 |
安寧甲類與乙類給付差異
甲類安寧:預期存活時間在3個月以下
- 給付住院、居家安寧照護、安寧居家醫療等全面性的照護服務。
- 目的是提供病人舒適的環境和尊嚴的終末照護。
乙類安寧:預期存活時間在3個月以上
- 主要提供居家安寧照護、安寧居家醫療等非住院的照護服務。
- 目的是幫助病人維持生活品質,緩解症狀。
申請安寧甲類與乙類
- 由醫師評估病人的預期存活時間。
- 符合條件的病人可提出申請安寧甲類或乙類給付。
- 安寧照護團隊會協助病人及其家屬制定照護計畫。
給付原則
- 甲類安寧:以提供病人舒適及尊嚴為主要目標,不限制給付次數及天數。
- 乙類安寧:以維持病人生活品質、緩解症狀為主要目標,給付天數限制為120天。
提醒:
安寧照護的目的是讓末期病人舒適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而非延長病人生命。
延伸閲讀…
第三章安寧居家療護
安寧居家服務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