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覽古籍,度之古意繁多,意義深遠。古時度為尺度之意,用於測量長短,規範事物。如《孟子》有云:「度然後知長短。」《韓非子》亦載:「執鞭度守門。」
延伸至制度法則,度亦指規章規範。賈誼《論積貯疏》言道:「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暗喻制度不明,資源難以有效利用。
度亦是胸襟器量。戰國策有云:「羣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意謂臣子失了應有的穩重從容。此外,度也指推測之意,《史記·項羽本紀》有句:「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進一步擴展,度亦有計算之意。鄭人買履之典故中,「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便體現了此意。
度亦解作越過、逾越。《漢書·王莽傳》有云:「度百里之限。」唐詩中李白有句:「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皆用度為越過之意。
道教佛教中,超度死者靈魂亦稱作度。相傳「據説虯早已被呂洞賓度上天了。」
音樂領域,度亦有譜寫之義。姜夔《揚州慢》有云:「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詞中度意為譜寫創作。
單位計量方面,角度、經緯度、電量、眼鏡焦度等皆稱作度。
哲學範疇,度指事物保持質的數量界限,在此界限內,質不變只量變。一旦逾越此界限,則發生質變。
綜上所述,度之古意廣泛而豐富,涵蓋測量標準、規範法則、胸懷器度、推測計算、越過逾越、超度解脱、譜寫創作、單位計量、事物界限等諸多方面。古人對度的深刻理解,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1155字)
度量衡制中的「度」意思
「度」在度量衡制中具有多種意思,以下列出其常見的含義:
度的含義 | 解釋 |
---|---|
單位 | 用於測量物理量的標準單位,例如長度的度為公尺、重量的度為公斤。 |
級別或範圍 | 表示事物或現象的程度或強弱,例如温度的度、疼痛的度。 |
角度 | 表示兩個線段之間的夾角,以度為單位。 |
弧度 | 表示圓弧長度與半徑的比值,以弧度為單位。 |
分度 | 將圓周或線段等均勻劃分為相等部分的行為,例如分度角器。 |
測定值 | 通過測量獲得的數值,表示被測量的物理量的度。 |
度與單位
度量中明確定義單位非常重要,因為它允許對不同的物理量進行一致且可比較的測量。一個單位的定義是一個公認且標準化的基準值,用於測量同類型的物理量。例如:
- 長度的單位是公尺,定義為光在真空中行進 1/299,792,458 秒的距離。
- 時間的單位是秒,定義為銫原子能級躍遷特定次數的持續時間。
度與級別或範圍
度量衡制中的「度」也用於表示事物或現象的程度或強弱。不同的現象具有不同的度量標準,例如:
- 温度的度以攝氏度或華氏度表示,表示物質的熱能水平。
- 疼痛的度以視覺類比量表 (VAS) 或其他評分系統表示,表示疼痛的嚴重程度。
度與角度
在幾何學和三角學中,「度」用於表示角度的大小。一個度等於圓周的 1/360,並表示為「°」符號。角度可以用不同的單位表示,例如度、分和秒。
- 一個直角等於 90°
- 一個圓等於 360°
- 一個正三角形的每個內角等於 60°
度與弧度
在數學和物理學中,「弧度」用於表示圓弧長度與半徑的比值。弧度是一個無量綱量,表示弧長與半徑的比例,不受半徑大小的影響。弧度和角度之間的關係為:
- 1 弧度 = 180°/π
度與分度
分度是將圓周或線段均勻劃分為相等部分的過程。分度被用於測量角度、測量距離和製作不同的儀器和設備。
度與測定值
總之,「度」在度量衡制中具有不同的含義,包括單位、級別或範圍、角度、弧度、分度和測定值。這些不同的含義對於測量、比較和表達各種物理量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