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救人一命,勝過建造七級佛塔。此言出自佛家典籍,意指救人一命之功德遠勝建造佛塔,彰顯生命之可貴與救人之善舉。
梵語中,“浮屠”原指佛陀或佛塔。在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後,其遺骨舍利子成為供奉對象,各地爭相建造佛塔以收藏舍利。佛塔最初形似墳墓,後演化為佛教標誌。
來到中土,佛塔融入亭台樓閣的建築元素,形成獨特的中國式佛塔。其造型豐富,寓意深遠,成為中國佛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語廣為流傳,不僅見於佛教典籍,亦收錄於文學作品中。《西遊記》《醒世恆言》等均有載錄,體現了救人為善、功德無量的古訓。
表格
特點 | 佛塔 | 佛陀 |
---|---|---|
含義 | 佛塔或佛陀 | 釋迦牟尼 |
起源 | 印度 | 古印度 |
目的 | 供奉舍利子 | 標誌性建築 |
引入中土 | 隋唐 | 不適用 |
特徵 | 亭台樓閣式 | 不適用 |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釋義: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句諺語的意涵,在於強調拯救一條人命的重要性,勝過建造七座佛塔的功德。
起源:
這句話出自北宋詩人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浮屠與善知識,皆不可以虛度歲月,何況名乎?昔人雲:『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又云:『捨身飼虎,不貴其不食。捨命全交,不貴其不疑。』」
意涵闡述:
這句諺語傳達了以下重要的訊息:
- 人命至上:拯救一條人命是神聖而高尚的舉動,其價值遠遠超過任何物質財富或世俗名利。
- 無私奉獻:救人是出於無私的動機,不求回報或他人讚賞。
- 廣行善舉:救人一命不僅在當下拯救了一條生命,更可以激勵他人行善,發揚善循環。
- 弘法利生:建造佛塔固然是功德無量的善舉,但救人一命則是更直接、更具實質效益的弘法利生之道。
善行舉例:
歷史上記載了許多感人的救人之舉,例如:
人物 | 事蹟 |
---|---|
南丁格爾 | 創立了現代護理體系,救助了無數戰場上的傷患 |
特蕾莎修女 | 在印度加爾各答創建了垂死之家,照顧貧困無依的重症患者 |
雷鋒 |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以奉獻精神和救人助人聞名 |
現實意義:
這句諺語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深刻的啟示:
- 重視生命安全:現代社會關注個人主義,容易忽略羣體利益。這句諺語提醒我們重視生命安全,尊重他人權益。
- 傳承善行:救人之舉不僅救助了一條生命,更是一種精神傳承,可以激勵他人見義勇為、樂善好施。
- 弘揚正能量:在道德滑坡的時代,這句諺語是正能量的象徵,提醒我們社會的價值觀應當以人性和善良為核心。
結論: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是一句流傳千古的諺語,藴含著深遠的智慧和道德啟示。它強調人命的至上性、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善行的傳承。在當今社會,這句諺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提醒我們珍視生命、弘揚善舉,讓世界充滿更多愛與温暖。
延伸閲讀…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_百度百科
【佛源成語】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