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尺測量吉凶
古時工匠所用之魯班尺,其測量基準、注意事項頗多,並非如現今捲尺般以公分數標定即可。
魯班尺共分四層,最上層為台尺,其次為文公尺(陽宅使用)、丁蘭尺(陰宅使用)、公分。文公尺、丁蘭尺上均有紅字與黑字,紅字吉,黑字兇。
文公尺尺寸
文公尺顯示之吉凶數據:
吉字 | 吉兆 |
---|---|
財 | 財富、才華 |
義 | 道德、公正 |
官 | 官運、升職 |
本 | 事物根本、基礎 |
丁蘭尺尺寸
丁蘭尺顯示之吉凶數據:
吉字 | 吉兆 |
---|---|
丁 | 遷入新居、結婚搬家 |
旺 | 生意興隆、家庭和睦 |
義 | 道德、公正 |
官 | 官運、升職 |
興 | 開業、昇遷 |
財 | 財富、才華 |
測量尺寸與紅字對應
測量尺寸時應留意文公尺、丁蘭尺上的紅字位置,以避免凶兆入户。
文公尺紅字對應吉兆
尺寸紅字對應吉兆:
尺寸 | 紅字 | 吉兆 |
---|---|---|
7寸 | 迎福 | 迎接福氣 |
14寸 | 納吉 | 納入吉氣 |
21寸 | 上吉 | 大吉大利 |
28寸 | 增福 | 福澤綿延 |
丁蘭尺紅字對應吉兆
尺寸 | 紅字 | 吉兆 |
---|---|---|
5寸 | 慶祿 | 慶賀加官進爵 |
9寸 | 納福 | 納入福氣 |
13寸 | 益壽 | 延年益壽 |
21寸 | 鎮宅 | 安定家宅 |
文公尺紅字:明清時代官員任免考察制度
文公尺紅字是明清時代針對官員任用、考察與升降而行的考核制度。文公尺紅字由御史館負責管理,按年籍錄奏摺、記注各官員的功過,「京官文公尺」「外官紅字冊」便是根據官員功過紀錄所編纂,作為官員考核和升遷依據。
制度緣起
文公尺紅字制度起源於唐代,唐代將中書省內史的一丈高柱稱作「文公尺」,並在柱上標示官員姓名和功過紀錄。宋代沿用唐制,在宰相府右廳上設「文公尺」,僚屬三品以上、台官二品以上,如有應降黜或褒賞者,則在「文公尺」上加或減符號。
文公尺紅字制度在明代獲得完善,明初沿用宋時在文公尺上標注符號的辦法,並頒行《吏部考績令》,明確規定官員考績標準、賞罰方式。清代承襲明制,在官員任期屆滿時,以「文公尺紅字」形式記錄其功過,供吏部考核升降之用。
紀錄內容
文公尺紅字紀錄官員的任職表現,包括:
項目 | 説明 |
---|---|
人物履歷 | 官員的基本信息,如姓名、籍貫、出身背景等。 |
任職紀錄 | 官員的任職經歷,包括所任職務、任職時間、政績表現等。 |
功過評語 | 御史館對官員任職期間的功過評述,包括辦事能力、道德品行、廉潔狀況等。 |
賞罰紀錄 | 官員獲得的獎勵或處罰,如升遷、降職、革職等。 |
文公尺紅字中,功過評語尤為重要,因其直接影響官員的升降賞罰。功過評語一般根據官員在任期間的政績、品行、貪腐情況等因素進行評判,具體劃分為「優、平、劣」三等。「優」者表示政績突出、品行端正;「平」者表示政績平平、品行中規中矩;「劣」者表示政績不佳、品行有虧。
意義和作用
文公尺紅字制度對於官員考察與升降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