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厝/入宅習俗與禁忌全攻略
引言
搬遷新居,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除了搬運物品之外,還需要完成入厝/入宅儀式,祈求平安吉祥。以下整理了搬家前後的注意事項和禁忌,幫助讀者順利入厝。


入厝注意事項
- 搬運前清潔新居:入宅前 3-5 天,打掃新居,由內而外清除灰塵,打開門窗通風。
- 祭祀祖先及地基主:入宅當天,祭拜土地公和家內地基主,祈求庇佑。
- 安牀儀式:選擇吉時,持硬幣撒在牀底,並將牀組定位。
- 煮甜品招待客人:當晚用新瓦斯爐煮湯圓或甜品,寓意安灶吉祥。
- 入厝聚餐:邀請親友入厝,分享喜悦與人氣。
入宅禁忌
- 入宅前入住:避免入厝前住進新家,若有必要,可持硬幣撒在家中化解。
- 打罵小孩:入宅當天避免打罵小孩,以免趕走好運。
- 空手入宅:入宅時應攜帶紅包等物品,寓意財氣豐沛。
- 日落後搬家:務必在日落前搬家完成,否則可能帶來晦氣。
- 妊娠搬家:傳統習俗認為,孕婦不宜參與搬家事宜。
入厝步驟
- 全新傢俱先入宅:入厝前,讓新傢俱優先搬入,象徵嶄新氣象。
- 家人同進屋:搬家當天,屋主與家人同入新宅,並手持紅紙和紅包。
- 撒銅板和綁紅紙:入宅後,撒銅板在家中各處並綁紅紙於米缸和碗筷上。
- 開啟電燈和窗户:打開電燈和窗户,象徵通明財氣。
- 置放水桶:在客廳放滿水的桶子,水中放置硬幣,寓意風生水起。
- 安置笛音壺:壺中裝水和硬幣,燒開寓意旺財。
入宅前置作業
- 擇良辰吉時:依農民曆選「移徙」或「入宅」吉日。
- 準備物品:預備米缸、碗筷、掃把畚斗、水桶和笛音壺。
- 移位牌位:查看農民曆中「出火」和「安香」時辰,遷移祖先神位。
入宅與搬家習俗交互
- 搬家打包:事先將舊家物品整理打包。
- 屋主先安頓:屋主與家人先到新家準備儀式。
- 選定吉日:安牀和祭祀的時辰要依吉日選擇。
- 收集銅板:入厝後收集撒出的銅板,作為發財金。
- 入住後歸位:搬入後,將物品逐一歸位。
新家入住注意事項:打造舒適宜居的居家環境
一、入住前檢查與準備
- 房屋檢查:入住前仔細檢查房屋各處,確認有無漏水、管線堵塞、家電設備故障等問題。發現問題立即聯繫房東或承包商處理。
- 鑰匙備份:取得額外的鑰匙,並將其存放在安全的地方以備不時之需。
- 更換門鎖:入住新家後建議更換門鎖,以保障居家安全。
二、安全措施
- 安裝防盜設備:考慮安裝防盜警報器、監控攝影機等設備,提升居家安全防護。
- 防滑措施:檢查室內外地板是否存在打滑風險,必要時加裝防滑墊或地毯。
- 傢俱固定:固定大型傢俱,尤其是高大的書櫃或儲物櫃,避免地震或傾倒造成危險。
三、室內環境優化
- 採光通風:保持室內採光充足、通風良好。定期打開門窗通風,避免空氣污濁。
- 室內植物:擺放能夠淨化空氣的室內植物,例如虎尾蘭、白鶴芋等。
- 照明設置:根據不同區域需求規劃照明設備,確保室內光線明亮且均勻。
四、傢俱家電使用
- 家電安裝:請專業人員安裝或維修家電,確保使用安全。
- 傢俱擺放:規劃傢俱擺放位置,避免動線受阻或造成視覺雜亂。
- 保固與維修:仔細閲讀家電設備及傢俱保固資訊,並定期保養維修。
五、居家清潔與整理
- 定期清潔:養成定期清潔的習慣,維持室內整潔衞生。
- 垃圾分類:配合社區規定進行垃圾分類,降低垃圾對環境的影響。
- 收納整理:妥善收納物品,保持居家整齊有序。
六、鄰裏關係
- 拜訪鄰居:入住後主動拜訪鄰居,建立良好關係。
- 遵守社區規範:瞭解並遵守社區規範,例如垃圾處理時間、寵物管理等。
- 參加社區活動:參與社區活動,融入鄰裏環境。
七、其他注意事項
檢查項目 | 檢查重點 | 備註 |
---|---|---|
房屋檢查 | 漏水、管線堵塞、家電故障 | 入住前 |
鑰匙備份 | 取得額外鑰匙 | 入住前 |
門鎖更換 | 提升居家安全 | 入住後 |
安裝防盜設備 | 防盜警報器、監控攝影機 | 入住後 |
防滑措施 | 地板防滑墊、地毯 | 入住後 |
傢俱固定 | 大型傢俱固定 | 入住後 |
家電安裝 | 請專業人員安裝 | 入住後 |
傢俱擺放 | 動線規劃、視覺美觀 | 入住後 |
保固與維修 | 家電設備、傢俱保養 | 定期檢查 |
定期清潔 | 室內整潔衞生 | 定期進行 |
垃圾分類 | 符合社區規定 | 入住後 |
收納整理 | 保持居家整齊 | 定期整理 |
拜訪鄰居 | 建立良好關係 | 入住後 |
遵守社區規範 | 避免鄰裏糾紛 | 入住後 |
參加社區活動 | 融入鄰裏環境 | 有興趣活動 |
管道清潔 | 避免堵塞 | 定期清潔 |
天花板檢查 | 漏水、裂縫 | 定期檢查 |
緊急聯絡人 | 房東、鄰居、家人 | 入住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