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法:破除執我,斷除輪迴
修習斷法,是斷除執我、煩惱與輪迴的強大法門,起源於西藏瑪吉拉尊,源自般若法與帕丹巴桑傑的教導。此法強調透過慈悲與菩提心,佈施自己的身體,修破我執。
其中「施身法」為斷法的核心,行者觀想自己的身體化為供品,供養三寶與六道眾生,尤其是四魔。透過佈施身體,行者將自己的業障轉化為甘露,不僅圓滿出世法,更能斷除世間法。
為修習斷法,行者需前往恐怖之地,召喚非人,生起極大恐懼。此恐懼將顯露行者內心的「我」,使之以般若智慧切斷執我。此外,透過佈施身軀,行者也能斷除自利心,累積功德。
然而,修習斷法並非易事。行者需要具備強烈的恐懼感才能成功。歷史上曾有天生大膽之人修習斷法,卻因無法生起恐懼而難以進步。因此,斷法主張必須要有非人出現,並引發極大的恐懼感,才能修成。
特點 | 描述 |
---|---|
法門特色 | 強力斷除我執、最快斷除自利心 |
起源 | 西藏瑪吉拉尊,源自般若法與帕丹巴桑傑 |
法門核心 | 佈施身體(施身法) |
修法目的 | 修破我執、積累功德 |
修法重點 | 生起恐懼、召喚非人 |
修法場所 | 恐怖之地(108泉、亂葬崗) |
修法方式 | 觀想佈施身體,觀想切斷我執 |
修法利益 | 斷除我執、斷除煩惱、斷除輪迴、淨化業障 |
斷法:修證菩提道之基石
緣起與定義
「斷法」一詞在佛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指斷除煩惱、習氣與障礙。斷法是修證菩提道不可或缺的基石,透過斷法,行者才能清淨自身,達到涅槃解脱。
斷法種類
斷法有多種分類方式,其中常見的有:
種類 | 特點 |
---|---|
見惑 | 導致見解錯誤的煩惱 |
思惑 | 導致思維執着的煩惱 |
塵沙惑 | 細微隱蔽的煩惱,數量如塵沙 |
無明惑 | 根本無知的煩惱 |
斷法方法
斷法的方法因人而異,不同的根器和修行階段有不同的對治方法。常見的斷法方法包括:
方法 | 旨意 |
---|---|
修定與禪觀 | 透過專注與觀照,馴服妄念,斷除煩惱 |
修戒律 | 遵守戒律,規範行為,防止惡業的產生 |
修聞思 | 聽聞佛法,學習正見,培養智慧,斷除愚痴 |
斷法次第
斷法並非一蹴可及,需要循序漸進,按部就班。一般而言,斷法的次第如下:
- 見惑:首先斷除對見地、知見的執着。
- 思惑:進一步斷除對思惟、想法的執着。
- 塵沙惑:逐漸斷除數量龐大、細微隱蔽的煩惱。
- 無明惑:最終斷除根本無知的煩惱,證得涅槃。
斷法的障礙
斷法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障礙,常見的障礙有:
障礙 | 特徵 |
---|---|
惡友 | 與不善知識交友,導致修行受阻 |
安逸 | 貪圖享受,懈怠修道 |
執着 | 對名利、地位等執着,難以斷捨離 |
斷法的利益
斷法具有多方面的利益:
利益 | 特點 |
---|---|
清淨身心 | 斷除煩惱,身心自在 |
增長智慧 | 破除愚痴,洞察世間真相 |
得解脱自在 | 解脱煩惱束縛,證得涅槃 |
結語
斷法是修證菩提道的必經之路,透過斷除煩惱、習氣與障礙,行者才能清淨身心,獲得究竟解脱。斷法方法多種,需要根據自身根器和修行階段選擇適合的方法。斷法過程並非易事,但只要堅持不懈,終能斷法證道,成就無上菩提。
延伸閲讀…
深奧斷法教誡《施身一座法》觀修要義教授
斷法:藏地最恐怖、最詭異的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