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蝕 | 起始文字 | 內文 | 相關文意 | 相關對照 |
---|---|---|---|---|
周幽王六年 | 當時局勢 | 日食頻繁,災害不斷 | 民不聊生 | 《國語·周語》記載了西周三川的震動 |
第一部分(前三章) | 憂國之情 | 日月食、地震頻發,人民受苦 | 政治腐敗 | 《詩經序》認為此詩作於周幽王時 |
皇父卿士 | 皇室勢力 | 把持朝政,欺上瞞下 | 奸臣當道 | |
第二部分(中三章) | 皇室醜行 | 強抓丁役,橫徵暴斂 | 荒淫無道 | |
第三部分(後二章) | 詩人態度 | 鞠躬盡瘁,哀嘆時局 | 明哲保身 | 鄭玄認為此詩作於周厲王時 |
日食 | 天文奇象 | 前776年9月6日發生日食 | 世界最早的日食記錄 | 阮元在《揅經室集》中對鄭玄之説多有駁辨 |
燁燁震電 不寧不令:漢武帝時期的用兵之道
漢武帝在位54年,開疆拓土,史稱「漢武盛世」。其軍事思想和用兵策略影響深遠,至今仍為軍事學家所研究。其中,「燁燁震電 不寧不令」便是漢武帝治國安邦、用兵之道的核心原則。
燁燁震電的內涵
「燁燁震電」一語出自《尚書·虞書·洪範》,意為「明察電光,振動威嚴」。漢武帝借用此典故,強調治國必須要有威勢和魄力,才能震懾羣雄,維護穩定。他認為,只有賞罰分明、令行禁止,才能樹立威信,使天下臣服。
不寧不令的謀略
「不寧不令」則意為「不輕易使用懲罰,不妄下命令」。漢武帝主張用恩威並施的手段管理國家。他一方面嚴格賞罰,懲治叛逆,另一方面也寬恕小錯,嘉獎有功。通過賞罰適度,恩威並行,既能震懾敵人,又不至於過度激化矛盾。
軍事前例
漢武帝在用兵方面,也遵循了「燁燁震電 不寧不令」的原則。他發動了多次著名的戰役,如漠北之戰、馬邑之圍等。在這些戰役中,漢武帝既能果斷決策,勇往直前,也能審時度勢,謀定後動。
戰役 | 特點 | 「燁燁震電」 | 「不寧不令」 |
---|---|---|---|
漠北之戰 | 出奇制勝,深入敵後 | 果斷決策,威震草原 | 厚待降兵,緩解矛盾 |
馬邑之圍 | 圍點打援,巧取生機 | 沉著應對,化解危機 | 赦免主動投降的匈奴人 |
影響深遠
漢武帝的用兵之道對後世影響深遠。後來的統治者們,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等,都吸取了漢武帝的經驗,在治國安邦、用兵打仗中靈活運用賞罰適度、恩威並施的策略。
總結
「燁燁震電 不寧不令」是漢武帝軍事思想和用兵策略的精髓。這一原則強調治國用兵要有威勢和魄力,但同時也要審時度勢,賞罰分明,恩威並施。漢武帝通過實踐這一原則,開疆拓土,威震四方,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歷史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