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盤
簡介
妊娠期間,胎盤通常附著於子宮上半部。然而,在某些情況下,胎盤會異常著牀於子宮下半段,稱為「前置胎盤」。這種情況可能導致懷孕後期和分娩時出現嚴重併發症。
風險因素
- 多次懷孕
- 人工流產手術
- 前胎剖腹產
- 其他子宮手術
- 廣泛而薄的胎盤
- 多胎妊娠
- 子宮異常
- 延遲排卵
- 不正胎位
症狀
- 懷孕20週後產前出血(無痛性陰道出血)
- 突發性腹痛
- 破水
- 胎動減少
併發症
- 大量失血
- 子宮破裂
- 植入性胎盤
- 胎兒窘迫
- 早產
- 腦性麻痺
預防
- 避免高風險行為(如抽煙)
- 適當產前檢查
治療
- 卧牀休息
- 避免增加腹壓的活動(如彎腰、重物)
- 避免盆浴或温水游泳
- 嚴格監測胎兒心音和母體生命徵象
- 必要時進行剖腹產
影響
- 對母親:植入性胎盤、胎盤早期剝離、子宮切除術
- 對胎兒:早產、體重過輕、貧血、缺氧
其他注意事項
- 建議懷疑前置胎盤的孕婦進行超音波檢查,而非陰道內診。
- 產前出血量大時,可能需要立即進行緊急剖腹產。
- 適當控制妊娠高血壓可降低併發症風險。
- 孕婦應與家人討論分娩計畫,準備好採取適當措施應對緊急情況。
表格:前置胎盤分類
類型 | 描述 |
---|---|
完全性前置胎盤 | 胎盤完全覆蓋子宮頸內口 |
部分性前置胎盤 | 胎盤部分覆蓋子宮頸內口 |
邊緣性前置胎盤 | 胎盤覆蓋子宮頸內口的邊緣 |
低位性前置胎盤 | 胎盤位於子宮下段,但未覆蓋子宮頸內口 |
胎盤低位:認識、症狀與治療
胎盤低位是一種懷孕併發症,是指胎盤附著於子宮下段,距離子宮頸口較近。在懷孕初期,胎盤通常位於子宮上段,隨著懷孕進展逐漸向上移動。然而,若胎盤沒有正常移動,即為胎盤低位。
症狀
大多數胎盤低位患者並無明顯症狀,但有些人可能會出現:
症狀 | 原因 |
---|---|
無痛性陰道出血 | 胎盤與子宮頸接觸 |
腹部疼痛或收縮 | 胎盤壓迫子宮頸 |
胎兒生長遲滯 | 胎盤血流減少 |
原因
胎盤低位確切原因不明,但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 子宮異常:子宮肌瘤、子宮畸形等
- 絨毛膜組織異常:胎兒胎盤與子宮內膜之間的組織發育不良
- 吸煙
- 年齡較大:35 歲以上懷孕
- 多次懷孕:曾有超過兩個孩子的女性
分類
胎盤低位可分為三類:
類型 | 距離子宮頸口的距離 |
---|---|
低位胎盤 | 距子宮頸口少於 2 公分 |
邊緣性胎盤 | 胎盤邊緣覆蓋子宮頸口 |
全覆性胎盤 | 胎盤完全覆蓋子宮頸口 |
診斷
胎盤低位通常透過超音波檢查診斷。醫生會在懷孕 20 週左右進行超音波檢查,若發現胎盤位於子宮下段,即懷疑胎盤低位。
治療
胎盤低位的治療方式取決於胎盤低位的嚴重程度和懷孕週數。
監測
若胎盤低位較輕微,距離子宮頸口大於 2 公分,醫生通常建議定期監測,以觀察胎盤移動情況。
卧牀休息
若胎盤低位較嚴重,距離子宮頸口小於 2 公分,醫生可能會建議卧牀休息,避免活動過於頻繁,以減少出血風險。
剖腹產
預後
胎盤低位患者的預後通常良好。大多數胎盤低位患者都能順利懷孕生產。然而,有少數患者可能會出現以下併發症:
- 產前出血:胎盤低位患者產前出血風險較高,可能導致貧血。
- 早產:胎盤低位可能會導致早產,因為胎盤無法提供足夠的營養和氧氣給胎兒。
- 胎盤剝離:胎盤低位患者胎盤剝離風險較高,這是指胎盤在分娩過程中早於胎兒娩出而與子宮壁分離的急症。
- 低出生體重兒:胎盤低位可能導致胎兒低出生體重,因為胎兒無法從胎盤獲得足夠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