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訪黑夜精靈:蝙蝠與我們的緊密連結
簡介:
蝙蝠,一種益蟲,在中華文化中象徵福氣,台灣的種類不吸血,幾乎皆為食蟲性,不會襲人或破壞房屋,反倒能幫助清除討人厭的蚊蟲。若蝙蝠飛入家屋,可保持冷靜,打開門窗使其自行離去。在繁殖季,蝙蝠可能誤闖民宅,可使用手電筒照射或輕輕揮動毛巾驅趕。新北市動保處與台灣蝙蝠學會提供相關救援和諮詢服務,提醒民眾請勿徒手觸摸落難蝙蝠。
台灣蝙蝠概況:
台灣擁有 37 種蝙蝠,雖然數量較東南亞國家少,但仍屬於蝙蝠生態熱區。這些蝙蝠對台灣生態具有重要意義,例如控制農業害蟲、傳播森林種子。它們也參與瘧疾和登革熱等病媒昆蟲的防治。
摺翅蝠的繁衍與觀賞:
東亞最大的摺翅蝠繁殖洞位於瑞芳北部,可容納多達 50 萬隻蝙蝠。在黃昏時分,成羣蝙蝠振翅出洞,形成壯觀的景象。遊客可在濱海公路隔著馬路觀賞,但進入蝙蝠洞需要嚴格的防護措施。
追蹤蝙蝠的研究:
蝙蝠學家使用接收超音波的麥克風來追蹤蝙蝠,記錄它們發出的回聲定位聲響。與潛入蝙蝠洞的病毒學者不同,生態學者往往穿著輕便的服裝在野外觀察蝙蝠。
蝙蝠與人類的和諧相處:
蝙蝠與人類共存已久,並非近期才出現的傳染病威脅。只要家中的寵物定期施打疫苗,並非比蝙蝠危險。蝙蝠飛行時利用回聲定位,不會主動攻擊人類或建築物。
特徵 | 數量 | 影響 | 保護措施 |
---|---|---|---|
不吸血 | 37 種 | 控害、傳粉、防病 | 動保處救援、救傷包 |
食蟲 | 50 萬隻(摺翅蝠) | 生態多樣性 | 防護衣、消毒入洞 |
回聲定位 | 極輕(東亞家蝠5克) | 觀賞、研究 | 超音波麥克風 |
進入民宅 | 暫時 | 無害、誤闖 | 開燈驅趕、關窗防返 |
糞便多 | 臭、濕 | 保護鞋服 | 稀釋糞便、防滑陷阱 |
熱、霧 | 擁擠、黑暗 | 防護口罩 | 防凍傷、避免觸摸 |
蝙蝠趨光:揭開夜行動物的導航秘密
蝙蝠趨光是指蝙蝠受到光源吸引或導航的現象。這種現象在一些蝙蝠物種中廣泛存在,並已成為牠們生存策略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趨光行為的原因
蝙蝠趨光行為的形成尚未完全瞭解,但透過研究,科學家推測其背後可能的原因包括:
原因 | 解釋 |
---|---|
覓食 | 光源可能吸引昆蟲等食物來源,誘使蝙蝠靠近 |
休息 | 蝙蝠可能將光源視為潛在的庇護所或棲息地 |
導航 | 光源可以作為視覺地標,幫助蝙蝠在黑暗環境中航行 |
社會行為 | 光源可能吸引蝙蝠聚集,從而促進社會互動或尋找配偶 |
趨光行為的影響
蝙蝠趨光行為對牠們的生態和行為產生了重大影響:
影響 | 後果 |
---|---|
覓食效率 | 趨光性有助於蝙蝠在夜間更有效率地尋找獵物 |
棲息地選擇 | 趨光性影響蝙蝠的棲息地選擇,偏好較亮或受光污染的地區 |
社羣結構 | 趨光性可能影響蝙蝠社羣的結構和互動模式 |
人類活動 | 人工光源的增加可能對蝙蝠趨光行為造成負面影響,導致牠們迷失方向或失去方向感 |
避免趨光行為
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展,光污染已成為蝙蝠趨光行為的一大威脅。為瞭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採取以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