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象牙感雷而文生,從古至今,「象」字便承載著深意,刻畫萬物之形,象徵種種意涵,譜寫出一部生動的文字之章。


象之特徵
象,又名南越大獸,體型龐大無毛,四足厚實,配上長鼻和巨牙,威武雄壯。其孕育三年,每隔三年才孕育幼崽一次,令人驚嘆。
象之喻象
《易經·繫辭》中,象意指「像此」,仿效事物形狀。「象王」指佛中之尊,「象口」仿若象狀香爐之口,透過這些喻象,將現實與抽象連結,傳遞深奧的思想。
象之藝術
藝術領域中,肖像便是描繪人物面容的象形藝術,傳神地再現神韻與靈魂。而「象教」則指以木刻成佛像來教化眾生的佛教稱呼,象形也因此帶有崇高的宗教意義。
象之律令
古時「象」亦指法令,如《國語·齊語》中的「設象以為民紀」,旨在樹立規範,維繫社會秩序。在《老子》中,象也被賦予「執大象,天下往」的深意,象徵著遵循自然之理,引領天下安穩。
象之宇宙
「天象」則指懸掛於天空中的日月星辰,其形狀和運行規律,被認為與人間事象有所呼應,如《前漢·王莽傳》中「白煒象平」,即指西方之色與萬物之平靜相象。
象之表率
古人云「公在荊州,或象其義」,意指有人效法君主之風範,以高潔的品德自我要求。「象生」指用紙糊成的人物形象,用於祭祀或玩耍,而「象模象樣」則喻指言行舉止誠懇莊重,並非虛應故事。
象之興衰
《左傳·襄二十四年》稱「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象牙曾被視為賄賂之物,象本身也因此面臨滅頂之災。非洲象與亞洲象現今數量鋭減,令人不禁感嘆物種興衰之無常。
總結
「象」字從自然界的巨大動物,延伸至喻象、藝術、律令、宇宙、表率等深廣意涵,見證了人類文明與思想的成長。它不僅描繪了萬物的形狀,更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雋永的印記。
象,陸地上的龐然大物
象,一種龐大而令人驚嘆的哺乳動物,以其令人難忘的體型、非凡的智慧和悠久的文化意義而聞名。這些陸地上的巨獸在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讓人類著迷,其象徵意義與力量、智慧和尊嚴相關。
象的特徵
特徵 | 描述 |
---|---|
體型 | 大型哺乳動物,肩高可達3米 |
體重 | 非洲象可重達6噸,亞洲象可重達4噸 |
長鼻 | 靈巧且多功能的長鼻,用於呼吸、嗅覺、進食和抓握 |
巨大耳廓 | 大型耳廓有助於散熱和交流 |
象牙 | 長長的象牙是大型門齒,可用於攻擊、防禦和覓食 |
社會性 | 羣體生活在複雜的社會結構中 |
亞洲象與非洲象
現存有三種象種:亞洲象、非洲森林象和非洲草原象。儘管具有相似的特徵,但這三種象種表現出一些獨特差異:
特徵 | 亞洲象 | 非洲森林象 | 非洲草原象 |
---|---|---|---|
體型 | 較小 | 中等 | 最大 |
耳朵形狀 | 較小,圓形 | 大,長方形 | 大,扇形 |
棲息地 | 熱帶雨林、森林 | 熱帶雨林、森林 | 草原、稀樹草原 |
象與人類互動
象與人類的互動具有悠久的歷史。這些動物被用於勞動、戰爭和交通。在文化層面上,象在藝術、神話和宗教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然而,人類活動對大象種羣產生了負面影響。棲息地喪失、盜獵和人象衝突導致大象數量下降。保育努力對於保護這些雄偉生物至關重要。
象的文化意義
在許多文化中,象與力量、智慧和好運相關。在佛教中,白象被認為是神聖的,代表著涅槃。印度教將象神Ganesha作為智慧和財富之神。在中國,象被視為權威和尊嚴的象徵。
延伸閲讀…
漢語文字 – 象_百度百科
象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結論
象是令人難忘的動物,其體型、智慧和文化意義讓人類著迷。通過繼續保護這些雄偉的生物,我們可以確保它們在未來的歲月中繼續蓬勃發展,不斷激勵和啟發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