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洞保養與穿洞知識指南
引言
配戴一款別緻的耳環,是整體造型的要點。耳洞穿刺較夾式耳環更受青睞,因其款式選擇多樣、配戴方便。然而,許多人卻忽視耳洞清潔與保養,導致耳洞發臭、發炎,甚至出血。為預防感染,避免進行痛苦的醫療治療,本文將提供您耳洞清潔、保養的正確知識與技巧,有效解決耳洞發臭、紅腫、瘙癢等困擾。
耳洞發臭的原因
穿刺過程中處理不當:器械消毒不徹底、穿刺師技術不足,即使後續清潔得當,耳洞仍可能發臭、發炎。建議選擇信譽良好的醫療機構(如耳鼻喉科、皮膚科)進行穿耳服務。
傷後感染:耳朵後方的傷口如果不慎清潔,容易孳生細菌,導致發炎、流膿、發臭。如有輕微疼痛,可使用温和的肥皂清潔,並請教藥師適合的消炎藥膏。**
出汗或使用髮品:**常流汗或經常使用造型、修護髮品的人,應格外注意耳洞清潔。尤其是耳後難以清潔的部位,殘留的汗水、油脂、髮品容易堵塞耳洞,造成發臭。
脂漏性皮膚炎:好發於皮脂腺分佈較多的部位,如頭皮、眉毛、耳朵等。感染脂漏性皮膚炎的耳朵可能不會發臭,但皮膚會出現脱屑、瘙癢、灼熱,甚至脱皮,這些症狀都會導致耳後、耳洞清潔時特別不舒服,無法徹底清潔感染部位。
嚴重細菌感染
軟骨膜炎:耳廓部分(耳朵的軟骨內層)發炎,可能由外傷或耳洞清潔不當所致。耳部的軟骨內層若產生膿腫,會堵塞耳軟骨的血液循環,導致組織壞死,引發其他併發症。
淋巴結腫大:耳後淋巴結腫大,通常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所致。長期疲勞導致的淋巴腫痛,可能是因為耳洞清潔保養不當,導致病毒感染,使淋巴結腫大。
念珠菌感染:屬於黴菌感染,多存活於人體的口腔、陰道和腸道等地方。耳念珠菌是一種罕見、抗藥性高的致命品種,可入侵全身部位,進入血液系統並引發敗血癥。
耳洞清潔與保養技巧
穿洞後保養:
穿耳後,需持續佩戴耳棒(未癒合的傷口不可拔掉耳棒!)幫助耳洞癒合。癒合期約需1~3個月,期間不宜取下耳棒清洗。選擇適合的耳棒材質至關重要,避免引起過敏或發炎:
- titanium
- surgical stainless steel
- implant grade
清潔方法:
癒合期每天清潔2~3次,有效去除髒汙、降低發炎風險。避免讓耳洞碰水、保持耳洞周圍乾燥清爽,有助於加快耳洞癒合。建議洗澡時配戴耳套,或是在洗完頭後,仔細用紙巾將耳朵輕輕按乾,並使用吹風機冷風模式,徹底吹乾耳朵。
注意事項:
轉動耳棒的目的是防止耳洞癒合,因此刻意在耳洞癒合期移動耳棒是沒有必要的,甚至容易因為雙手不乾淨,引發耳洞細菌感染;此外,耳洞不可以使用酒精或雙氧水直接消毒,因為容易刺激皮膚,建議等到傷口癒合後,再視皮膚情況,斟酌使用酒精拭子進行後續清潔。
發炎處理:
若懷疑耳洞發炎,且持續時間已超過穿耳後6天以上,可先自行判斷是否有冰敷無法消退的腫脹、無法止血、開始發燒、耳環拔不下來或卡進耳朵等情況,若符合任一種情況,請盡速前往醫院就醫。
癒合後保養:
耳洞癒合後,建議清潔次數應減少,避免過度清潔導致傷口撕裂。建議每天清潔一次。洗澡時,由於沖洗頭髮的水,也摻雜了一整天的汗水、汙垢、化妝品和頭髮產品,流過耳朵時,有可能讓不乾淨的水分堆積在耳洞。因此,建議在洗完澡後拔除耳環,進行耳環、耳洞的清潔。
許多日常生活用品,長期累積著我們的自然代謝的皮屑、汗水和油脂,細菌數量相當驚人,譬如枕頭套、耳機或手機等。建議枕頭套最好每週至少清洗一次,手機、耳機等物品則定期使用酒精擦拭消毒,以減少耳洞細菌感染的風險。
使用耳洞清潔線的好處,在於可以將耳洞內外的汙垢徹底清除:購買含棉線+清潔液的耳洞清潔線組合,清潔耳洞前,依照外盒包裝指示,將白色棉線泡入清潔液後、讓棉線充分穿過耳洞清潔即可。
穿洞前注意
蟹足腫體質:有此體質的人,穿洞有可能產生紅腫疤痕,通常與遺傳因素有關。若是真的很想穿耳洞,也有許多蟹足腫體質的人穿了並無症狀的案例,畢竟會不會產生蟹足腫並沒有絕對答案,建議穿洞前謹慎考慮。
免疫力低下:患有紅斑性狼瘡及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的疾病,傷口比起一般人要花更多時間復原,也較容易引發感染發炎,建議穿洞前謹慎考慮。
穿洞後特殊部位護理
肚環:注意穿脱衣服時扯到勾到、減少使用刺激性沐浴用品、不要做會擠壓肚子的激烈運動及坐姿,儘量避免去泳池游泳、海邊玩水、泡温泉,這類的開放性水域容易有較多細菌。
舌環:避免吃到過燙、麻辣、海鮮食物或喝湯,請勿飲酒、少抽煙以免會增加刺激感,可喝冰水或含冰塊來做舒緩。
皮下植入(埋釘):注意穿脱衣服時扯到勾到、減少使用刺激性沐浴用品,儘量避免去泳池游泳、海邊玩水、泡温泉,這類的開放性水域容易有較多細菌。
穿洞費用表
延伸閲讀…
耳洞保養全攻略》一篇瞭解剛穿耳洞注意事項,預防耳朵發炎
穿耳洞的保養方式與注意事項,這些小知識你一定不能忽視!
釘耳窿注意!預防與處理感染全攻略
釘耳窿是許多人展現個性的方式,但在穿耳過程中或後續照護不當,都可能會造成感染。因此,瞭解釘耳窿注意事項至關重要,才能避免感染的發生和惡化。
穿耳注意事項
- 選擇專業店家:選擇有信譽和經驗的穿耳店家進行穿耳手術。
- 確認器材滅菌:確保所有器材都經過徹底滅菌,避免細菌感染。
- 選擇材質安全的首飾:建議選擇無鎳的純銀或醫療等級不鏽鋼飾品。
- 穿耳位置適當:避免穿在軟骨或血管較多的地方,以免增加感染風險。
後續照護
- 保持清潔:每日用無菌棉球沾生理食鹽水或耳垂清潔液,輕輕清潔耳洞。
- 避免觸摸或轉動:過度觸摸或轉動耳飾會增加細菌感染的機會。
- 乾燥耳洞:穿耳後保持耳洞乾燥,避免潮濕環境。
- 避免使用化妝品:耳洞癒合前應避免在傷口附近使用化妝品。
- 定期更換耳飾:耳洞癒合前應定期更換耳飾,以防止感染。
感染徵兆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表示耳洞可能感染:
徵兆 | 描述 |
---|---|
紅腫 | 耳洞周圍發紅、腫脹 |
疼痛 | 穿耳孔疼痛或觸痛 |
化膿 | 從耳洞流出膿液 |
發熱 | 穿耳區域發熱 |
感染處理
- 尋求醫療協助:若出現感染徵兆,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 局部清潔:定期使用無菌生理食鹽水清潔耳洞。
- 塗抹抗生素藥膏:遵照醫囑塗抹抗生素藥膏於感染部位。
- 温敷:温敷可以幫助緩解疼痛和促進血液循環。
- 移除耳飾:如果感染嚴重,可能需要移除耳飾。
其他注意事項
- 身體狀況不佳時避免穿耳:免疫力低下或有慢性病時,穿耳會增加感染風險。
- 孕婦不建議穿耳:懷孕期間荷爾蒙變化,可能會影響傷口癒合。
- 過敏測試:如果對特定金屬過敏,應避免使用該材質的首飾穿耳。
- 持續疼痛或異常分泌:若耳洞持續疼痛或有異常分泌,應立即回診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