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國王:起源、傳説與崇拜
三山國王,供奉於廣東揭陽市境內的中國山神,發源於粵東地區,信仰範圍涵蓋潮汕人與潮州客家人。相傳此三山神靈,源自於揭西縣河婆鎮北面的三座山—巾山(金山)、明山(銀山)、獨山。
唐宋時期的傳説
唐代文豪
【三山國王:起源、信仰與傳説】
序
三山國王是唐朝三位英傑趙軒、連傑、喬俊的封號,他們受封後,顯靈保佑地方,受到民眾敬仰,信仰遍佈兩岸三地。他們的祖廟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至今香火鼎盛。
信仰起源
相傳唐代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當地洪水氾濫,民不聊生。居民祈求三山(巾山、明山、獨山)之神降雨,果真雨過天青。韓愈感念神恩,封三山之神為界石神。
宋朝封號
北宋時期,宋太祖趙匡胤借得三山神力平定劉張之亂,封巾山神為”清化盛德報國王”,明山神為”助政明肅寧國王”,獨山神為”惠威弘應豐國王”,合稱三山國王。
民間傳説
相傳三兄弟結義為兄弟,曾助隋朝建國,後隱居於三山。唐朝興起後,他們顯聖幫助宋太祖平亂,遂得封王爵。
廟宇分佈
三山國王廟遍佈 Guangdong、 Chaozhou、 Shantou、 Shanwei 等地,其中汕頭有65座,揭陽有60座,可見信仰之盛。
獨山國王居正位
不少廟宇將獨山國王奉於正位,説法不一。一説他法力最高,一説功勳最大,也有人認為宋帝昺逃亡時,獨山國王多送了一里路,獲賜”坐正位”。
《咒》中的大黑佛母
台灣恐怖電影《咒》中的邪神”大黑佛母”是虛構的神祇,融合了印度教的”大黑天”和”大黑女”的概念。大黑女象徵強大、新生、時間和變化。
陸丞相禱三山
「陸丞相禱三山」是中國民間流傳甚廣的傳説故事,記載於《三山志》、《太平廣記》、《異聞集》等典籍中。相傳東晉時期,大將陸遜率軍鎮守濡須,面對吳軍的進攻,他夜登祭壇,虔誠禱告三神山(霍山、靈山、巾子山),祈求天降神兵相助。
陸遜祈禱三山的歷史背景
事件 | 時間 | 背景 |
---|---|---|
夷陵之戰 | 222年 | 劉備為報關羽之仇,伐吳,大敗於陸遜之手 |
陸遜鎮守濡須 | 229年 | 吳軍多次進攻濡須,陸遜均能擊退 |
陸丞相禱三山 | 234年 | 吳軍再次大舉進攻濡須,陸遜夜登祭壇祈禱 |
禱告三山的過程
陸遜夜登祭壇,面向三神山,焚香禱告,懇求神山顯靈,降下神兵相助。他説道:「昔日,楚霸王項羽困守垓下,虞姬揮劍自刎,項羽力戰而亡。今我陸遜奉命鎮守邊關,不敢有負國家重託。我乃誠心祈禱,希望三神山能夠保佑我軍,退敵制勝。」
神兵相助
陸遜誠心禱告後,天色突變,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只見三神山上騰起陣陣霧氣,漸漸幻化成千軍萬馬,手持兵器,浩浩蕩蕩向吳軍殺去。吳軍見狀,大驚失色,潰不成軍,紛紛倉皇逃竄。
戰役結局
陸遜率領神兵大敗吳軍,吳將朱然、全琮等皆被擒獲。陸遜乘勝追擊,勢如破竹,一路攻佔吳軍數十座城池。此戰,陸遜威震江東,名揚天下。
「陸丞相禱三山」的影響
「陸丞相禱三山」的故事流傳至今,成為中華民族忠勇愛國、祈求神靈保佑的典範。後世文人墨客也紛紛以之為題材,創作了大量的詩歌、小説和戲劇。例如,宋代詩人蘇軾就寫有《賀陸丞相禱三山》一詩,讚頌陸遜的忠勇和靈驗。而《三國演義》中也有關於「陸丞相禱三山」的描寫,更進一步豐富了這一傳説的內容。
參考資料:
延伸閲讀…
三山國王
發源於粵東,傳播至海外的神明-三山國王
- 《三山志》
- 《太平廣記》
- 《異聞集》
- 《賀陸丞相禱三山·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