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 數量 (頭) | 分佈區域 |
---|---|---|
麻雀 | 300,000 | 香港全境 |
深水埗、屯門、大埔等舊區 |
麻雀現況及分佈
本港麻雀普查始於2016年,經過四年來的調查發現,麻雀數量自2019年低點25萬頭回升至2023年的30萬頭,接近2016-17年的水準。逾94%的麻雀分佈於建築物的外部,例如凹凸不平的舊樓外牆,樹上或植被上的巢穴僅佔6%。
影響因素
觀鳥會專家彭俊超表示,充足的雨水有利麻雀繁殖。2023年首五個月累積雨量高達680毫米,是2022年同期的四倍,為麻雀提供了更多食物,例如昆蟲和種子。
友善鳥類的建築設計
彭俊超建議,發展商在建造高樓時應考慮鳥類的生存空間,例如設置臨時託盤以收集鳥糞。對於有人提出的拆除鳥巢的非法行為,彭俊超呼籲市民尊重生命,因為麻雀可能會在秋冬返回原本的巢穴居住。
小知識:麻雀與樹麻雀
儘管麻雀的學名為「樹麻雀」,但在香港,它們鮮少在樹上築巢。相反地,它們更偏好在建築物上建造自己的家園。
麻雀築巢:大自然中的建築奇觀
麻雀是體型嬌小的鳥類,以其精巧的築巢技術而聞名。牠們的巢穴通常由草莖、樹枝和葉子等自然材料製成,並牢固地固定在樹枝或牆壁上。
築巢過程
麻雀築巢的過程是一個複雜而有條理的過程,通常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步驟 | 描述 |
---|---|
選擇地點 | 麻雀會選擇靠近食物來源和水源、遮蔽良好且安全的樹枝或牆壁作為築巢地點。 |
收集材料 | 麻雀會收集各種自然材料,如草莖、樹枝、葉子、苔蘚和羽毛,用於築巢。 |
編織巢穴 | 麻雀用牠們的喙將材料編織成一個碗狀的結構,並用唾液將其粘合在一起。 |
完善內部 | 巢穴建成後,麻雀會添加柔軟的材料,如羽毛或苔蘚,以創造一個舒適的內部空間。 |
築造外層 | 麻雀會在巢穴外部築造一層緻密的保護層,以抵禦雨水、風力和掠食者。 |
結構特徵
麻雀巢穴通常具有以下結構特徵:
- 尺寸:直徑約 10-15 公分,高度約 5-8 公分。
- 形狀:碗狀或圓頂狀,通常有開放式入口。
- 材料:主要由草莖、樹枝、葉子等自然材料製成。
- 牢固性:巢穴牢固地固定在樹枝或牆壁上,可以承受風和雨。
- 保温性:柔軟的內部材料提供了良好的保温性,讓雛鳥在寒冷的天氣中保持温暖。
繁殖和育雛
麻雀巢穴是牠們繁殖和育雛的重要場所。雌鳥通常會在巢穴中產下 3-6 顆蛋,並由雌雄親鳥共同孵化。雛鳥孵化後,親鳥會不斷餵食牠們,並在巢穴中照顧牠們,直到雛鳥長大羽翼豐滿後才會離巢。
保育意義
麻雀築巢對於生態系統具有重要的保育意義。牠們的巢穴為其他動物,如昆蟲、囓齒動物和小型鳥類,提供了棲息地和保護。此外,麻雀巢穴還促進了種子的傳播,因為牠們會在巢穴中使用樹枝和葉子。
結論
麻雀築巢是一個令人驚嘆的自然現象,展示了這些小鳥的建築技能和適應能力。牠們的巢穴不僅是牠們繁殖和育雛的場所,也是大自然中重要的生態組成部分。
延伸閲讀…
劉伯温説:“人住麻雀屋,輩輩出棟樑”,“麻雀屋”指的是什麼?
【麻雀秘密】麻雀真的變少了?「害鳥」其實是誤會?成羣結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