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曆:民間通勝指南
引言
黃曆,古稱農民曆或皇曆,是台灣民間習稱的萬年曆,為選擇人生大事良辰吉時的重要指南。
起源與演變
相傳黃曆由軒轅黃帝所創制。早於秦漢時期,已有《日書》等書籍作為擇日參考,但內容艱澀,需仰賴專業「日者」解讀。唐代後,隨著印刷技術發達,黃曆上的行事宜忌內容才逐漸普及。
豐富內容
黃曆融合西曆、農曆、幹支曆三種曆法,並記載了二十四節氣、宜忌事宜、幹支、星宿、月相、吉神凶煞等豐富資訊。各家出版社的黃曆內容不盡相同,因此又稱「通書」或「擇日通書」。
歷代發展
元朝天曆元年,民間售出的官印黃曆超過三百萬本,收入可觀。此後,民間私印黃曆與官府打擊的循環不斷上演。清乾隆十六年,官方允許民間翻刻官印黃曆,黃曆迎來發展高峯。
現代應用
今日,黃曆仍廣泛運用於結婚、開張、搬家等人生大事的擇日中。由於通書的「書」字與「輸」同音,避諱之下又稱「通勝」。
名稱 | 別稱 | 內容 |
---|---|---|
黃曆 | 農民曆、皇曆 | 西曆、農曆、幹支曆、二十四節氣、宜忌事宜、幹支、星宿、月相、吉神凶煞 |
通書 | 擇日通書、通勝 | 黃曆之內容,避免「書」與「輸」同音 |
《日書》 | 古代選擇日時吉凶的術家專用工具書 |
黃辰吉日:傳統擇吉習俗中的良辰吉日
前言
黃辰吉日,又稱「黃道之日」,在傳統擇吉習俗中被視為最適合進行婚嫁、動土等喜事的良辰吉日。其根據農曆的天干地支和黃道十二宮等因素計算而來,並廣泛應用於中國、越南、韓國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黃辰吉日的由來
黃辰吉日的概念起源於古中國的陰陽五行學説。五行分別為金、木、水、火、土,各有相生相剋的關係。而天干地支則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分屬不同的五行屬性。
根據陰陽五行學説,黃道十二宮中的特定日子稱為「黃道日」,其天干地支的五行與當日宜進行的吉事相生相合。而這些日子在農曆中會標示為黃字,故又稱「黃辰吉日」。
黃辰吉日的擇吉標準
天干地支 | 五行 | 吉事宜忌 |
---|---|---|
甲寅、丙寅 | 木 | 成婚、開市 |
戊辰、庚辰 | 土 | 上樑、入宅 |
壬午、甲午 | 火 | 祭祀、動工 |
丙申、戊申 | 金 | 開市、入學 |
庚戌、壬戌 | 水 | 嫁娶、開張 |
黃辰吉日的注意事項
- 配合生肖屬性選擇:不同生肖屬性適合不同的黃辰吉日,避免相沖剋。
- 避開沖煞:黃辰吉日也須考慮沖煞因素,避免選擇與屋主生肖相沖的日期。
- 結合其他因素:除了黃辰吉日外,擇吉時還應考慮流年流月、吉神凶煞等其他因素,以確保萬無一失。
- 以科學理據為重:現代科學並未完全證實黃辰吉日的效用,擇吉時宜以科學理據為重,避開不合理或迷信的説法。
結語
黃辰吉日是傳統擇吉習俗中的重要概念,根據陰陽五行學説和天干地支的相互作用而計算得出。雖然其效用尚未得到科學完全證實,但仍廣泛應用於婚嫁、動土等重要場合,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延伸閲讀…
黃道吉日,吉時查詢,黃曆查詢- 黃道吉日查詢網
找好日子 擇日/吉時/黃道吉日|科技紫微網(手機版) – 農民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