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蟠苑:黃大仙的住宅社區
於九龍大磡坐落的龍蟠苑,是居者有其屋計劃中的第八期乙及第十三期甲屋苑。由 1987 年至 1992 年間分三期入夥。苑內七座住宅大廈採用風車型和新十字型設計,提供一房 hingga 三房連儲物室的中小型單位。
區位優越
龍蟠苑毗鄰鑽石山站,東接鳳德道,西鄰龍翔道,位居鑽石山山麓。其對出街道命名為龍蟠街。
設施配套
苑內設有花園、多層停車場、商場等設施。龍蟠商場兩層高,網羅各類店鋪,包括便利店、文具店、診所和海鮮酒家。此外,苑內還設有小型街市。
管理維護
龍蟠苑 A-F 座由富城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而 G 座則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管理。
歷史淵源
龍蟠苑所在地原為大磡村木屋區,後因配合地鐵建設和龍翔道延長而陸續拆卸。1981 年,北面餘留的木屋於一場火災中焚毀殆盡,後被拆除並重建為公共房屋,即現今的龍蟠苑。
法團訴訟
2014 年,龍蟠苑法團貼出通告,指控時任區議員譚香文幹擾苑內安寧。譚香文隨即向法團提出溝通, namun未能撤回通告。後續譚香文入稟法院控告法團誹謗,並提出「一元和解」方案,但被法團拒絕。
龍蟠:引人入勝的歷史名宅
龍蟠,指的是兩處具有歷史意義的宅邸,分別位於台北和北京。這兩處宅邸的名字,取自於中國古代的成語「龍蟠虎踞」,形容雄踞一方的地理位置優越。而龍蟠這兩處宅邸,也的確坐落在風水寶地上,因而得名。
台北龍蟠 (1885-1994)
位置:台北市中正區青島西路20號
建造時間:約1885年
歷史背景:
台北龍蟠最初是由泉州仕紳林維源興建,做為私人宅邸。該宅邸氣勢雄偉,規模宏大,佔地約9000坪,是當時台北最豪華的宅第之一。1895年台灣割讓給日本後,龍蟠成為台灣總督府第二任總督桂太郎的官邸。日治時期,龍蟠歷經多次改建和擴建,成為台灣總督府的迎賓館,招待過許多重要人士。
特點:
台北龍蟠建築風格融合了傳統閩南式和巴洛克式元素,展現出中西合璧的特色。宅邸主體是一座三層樓的洋房,外觀簡潔大方,裝飾華麗。屋頂採用傳統閩南式燕尾脊,屋簷飾有巴洛克式花卉浮雕。另外,宅邸還擁有寬闊的中式庭院、噴水池和假山,營造出優雅宜人的環境。
現況:
1994年,台北龍蟠被列為市定古蹟。目前,宅邸由台北市立美術館管理,並對外開放參觀。美術館內經常舉辦各種展覽活動,展示台灣和國際的藝術作品。
北京龍蟠 (1851-1949)
位置:北京市東城區史家衚衕甲3號
建造時間:約1851年
北京龍蟠位於北京市中心,相傳為清朝禮部尚書倭仁的府邸。倭仁是滿族名將,曾參與平定阿古柏叛亂等重要戰役。北京龍蟠佔地面積約15000平方公尺,是北京內城最大的府邸之一。清朝滅亡後,北京龍蟠先後被民國政府和共產黨徵用,作為辦事處和軍區司令部。
北京龍蟠的建築風格以清代宮廷建築為藍本,氣勢宏偉,佈局嚴謹。宅邸正門臨街,門樓高大威嚴。主體建築是五進院落,每進院落都有不同功能,包含正廳、側廳、廂房、花園等。宅邸屋頂採用黃琉璃瓦,屋簷飾有精美的彩畫和雕刻。
延伸閲讀…
龍蟠虎踞[正文] – 成語檢視- 教育部《成語典》2020 [進階版]
龍蟠科技
1991年,北京龍蟠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宅邸已被改建為北京龍蟠大飯店,是一家高檔酒店。酒店保留了宅邸的古色古香建築特色,並提供現代化的服務和設施。
台北龍蟠與北京龍蟠比較
特徵 | 台北龍蟠 | 北京龍蟠 |
---|---|---|
風格 | 中西合璧 | 清代宮廷建築 |
年代 | 約1885年 | 約1851年 |
佔地面積 | 約9000坪 | 約15000平方公尺 |
現況 | 市定古蹟,台北市立美術館 | 文物保護單位,北京龍蟠大飯店 |
特點 | 燕尾脊、巴洛克式浮雕 | 黃琉璃瓦、彩畫、雕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