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高與量器變遷
[日本室町至江户時期,以稻穀石高衡量諸侯經濟實力,石高為生產毛額而非租税值,不同於中國當時的租税淨值制度。一石相當於約150公斤的現代糙米。此事非關個人所得,而是領地生產後由眾多人瓜分所得。各時代對石的定義不同,各異之處頗多。]


明朝
沈括所記明朝一石重九十二斤半,摺合現今約為31公斤。
秦漢
秦漢時期,一石重一百二十斤,約為31公斤。
日本明治19年
日本明治19年,一石改為180.39公升。
民國
《中華民國度量衡法》規定,一石為100升,一擔重50公斤。
香港
香港原法例中,一石為52.5公斤的稻穀,相當於約20公斤的糙米。
地區 | 時期 | 石(質量/容積) |
---|---|---|
日本室町至江户 | 室町至江户 | 稻穀石高,換算約150公斤糙米 |
明 | 明 | 糙米,約31公斤 |
秦 | 秦 | 質量,約31公斤 |
日本 | 明治19年 | 容積,180.39公升 |
民國 | 民國 | 容積,100升 |
香港 | 原法例 | 稻穀,52.5公斤 |
一石米幾公斤?揭開古時候糧食計量單位之謎
在古代社會中,米往往是重要的糧食和貨幣,因此發展出一套完善的計量單位來衡量米。其中,「石」作為容量單位,在不同朝代和地區的定義並不相同。
石的換算標準
朝代 | 一石米 | 公斤 | 備註 |
---|---|---|---|
漢朝 | 60斤 | 36公斤 | 1斤約為600克 |
唐朝 | 100斤 | 60公斤 | 1斤約為600克 |
宋朝 | 150斤 | 90公斤 | 1斤約為600克 |
元朝 | 150斤 | 90公斤 | 1斤約為600克 |
明朝 | 180斤 | 108公斤 | 1斤約為600克 |
清朝 | 200斤 | 120公斤 | 1斤約為600克 |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一石米的重量在不同的朝代有顯著的變化。這是因為計量制度會隨著政治、經濟和社會因素的影響而調整。
影響因素
影響一石米重量的因素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