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公是什麼?台灣親戚稱呼一次搞懂 | 丈公怎麼叫?親戚關係圖解 | 丈公和爺爺有什麼不同?

最近在家族聚會聽到長輩提到「丈公」,丈公 是什麼?這個稱呼讓很多年輕一輩的台灣人感到陌生。其實丈公是台灣傳統家族稱謂中很重要的一環,指的是祖父的姊夫或妹夫,也就是我們阿公的姊妹的丈夫。這種稱謂在早期農業社會特別常見,現在雖然用得少了,但在一些重視傳統的家族裡還是會這樣稱呼。

說到丈公在家族中的地位,通常會比「姑丈」更受尊敬,因為他們跟阿公是同輩份。以前鄉下常有「丈公厝」的說法,就是指丈公住的房子,通常是三合院裡比較大的那一戶。逢年過節時,晚輩都要先去跟丈公拜年,再去找其他親戚,可見這個稱謂背後的禮數有多重要。

稱謂對照表 關係說明 現代常用稱呼
丈公 祖父的姊夫/妹夫 姑丈公、阿丈
姑丈 父親的姊夫/妹夫 姑丈、叔叔
姨丈 母親的姊夫/妹夫 姨丈、叔叔

記得小時候回南部老家,最期待就是去丈公家玩。他們那輩人總會準備古早味零食,像是紅龜粿、麻糬這些現在很難吃到的手工點心。丈公通常都很會講古,常常一邊泡茶一邊跟我們這些孫輩講他們年輕時的故事,像是怎麼從彰化走路到台北找工作,或是早期農村生活的點點滴滴。這些回憶現在想起來特別珍貴,因為不只是家族史,更是台灣社會變遷的見證。

現在很多家庭都小家庭化了,這種傳統稱謂也慢慢被簡化。有些年輕人可能直接叫「阿公的朋友」或是「某某叔叔」,但其實了解這些稱謂背後的文化意義很有趣。下次回老家時,不妨問問長輩們關於丈公的故事,說不定會發現更多有趣的家族往事呢!

丈公 是什麼

丈公是什麼?台灣親戚稱謂一次搞懂!每次家族聚會聽到「阿祖」、「姑婆」、「丈公」這些稱呼就頭痛嗎?別擔心,今天就用最生活化的方式帶你弄懂這些讓人霧煞煞的親戚關係,下次回鄉下拜拜再也不怕叫錯人尷尬啦!

先來說說「丈公」這個特別的稱呼,其實就是「姑丈公」的簡稱啦!指的是爸爸的姑姑(也就是姑婆)的丈夫。舉例來說,你阿公的姊姊嫁給某位先生,這位就是你的「丈公」了。台灣人很常把「姑丈公」簡化成「丈公」,就像我們會把「阿嬤」叫成「嬤」一樣自然。

這邊整理幾個常搞混的親戚稱謂給大家參考:

台灣稱呼 正式關係 備註
丈公 姑丈公 爸爸的姑姑的丈夫
姑婆 姑祖母 爸爸的姑姑
姨丈公 姨丈公 爸爸的阿姨的丈夫
舅公 舅祖父 爸爸的舅舅
嬸婆 嬸祖母 爸爸的嬸嬸

其實台灣親戚稱謂有個小訣竅,看字面大概就能猜出來:「公」通常是爺爺輩的男性,「婆」是奶奶輩的女性,前面加個「姑」、「姨」、「舅」就是在說爸爸那邊的親戚。像「姑婆」就是爸爸的姑姑,「舅公」就是爸爸的舅舅。不過現在年輕人也越來越少用這些傳統稱呼了,很多都直接叫「阿公」「阿嬤」帶過,但搞清楚這些稱謂還是蠻有意思的,至少過年紅包不會包錯人嘛!

說到紅包,你知道為什麼台灣人特別重視這些親戚稱謂嗎?因為傳統上這些稱呼代表著輩分和禮數,叫錯了長輩可是會在意der~像是把「姑婆」叫成「阿姨」,雖然只差一個字,但輩分就差了一截。以前農業社會家族大,動輒幾十人住一起,這些稱謂就是維繫家族倫理的重要方式,現在雖然小家庭多了,但這些稱呼還是留了下來,成為台灣特有的親屬文化。

丈公是誰?家族稱呼的台灣在地用法

每次家族聚會聽到「丈公」這個稱呼,總讓人一頭霧水對吧?其實這是台灣特有的家族稱謂,指的就是「姑丈的爸爸」。台灣人對親戚的稱呼真的很講究,不同輩分、不同關係都有專屬的叫法,有時候連自己人都會搞混呢!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些有趣的在地用法,下次回老家就不會叫錯人啦~

在台灣傳統家族裡,稱呼可不只是「叔叔」、「阿姨」這麼簡單。像是媽媽那邊的親戚和爸爸那邊的親戚,叫法就完全不一樣。舉例來說,爸爸的兄弟叫「伯父」、「叔叔」,但媽媽的兄弟就要叫「舅舅」;而「丈公」這個詞更是特別,是從「姑丈」這個稱呼延伸出來的,指的是姑姑丈夫的父親。

下面整理幾個台灣常見但容易搞混的家族稱呼:

台灣稱呼 關係說明 備註
丈公 姑丈的爸爸 也有人叫「姑丈公」
嬸婆 叔叔的妻子 比「嬸嬸」更親切的叫法
姨丈 阿姨的丈夫 不是所有阿姨的丈夫都這樣叫
舅公 媽媽的舅舅 比「舅爺爺」更常見
姑婆 爸爸的姑姑 有些地方會叫「老姑」

這些稱呼其實都反映出台灣人重視家族倫理的文化,雖然現在年輕人可能越來越少用這麼傳統的叫法,但了解這些稱謂還是很有必要的。特別是過年回老家時,要是叫錯長輩可就尷尬了!像「丈公」這種稱呼,很多年輕一輩可能連聽都沒聽過,但對老一輩來說可是再自然不過的日常用語呢。

丈公 是什麼

最近有網友在問「什麼時候會見到丈公?親戚聚會時機解析」,其實台灣人家庭聚會的時間點都蠻固定的啦!丈公這種長輩通常會在重要節日或家族大事時出現,畢竟平時大家各自忙工作,要見到這些比較遠房的親戚真的要靠特殊場合。今天就來幫大家整理幾個最常見的見面時機,讓你下次遇到丈公不會突然腦袋空白不知道要聊什麼。

先說說最常見的節日聚會,像是農曆新年、清明掃墓、中秋節這些大日子,通常整個家族都會集合。特別是過年期間,從初一到初三到處拜年,丈公這種長輩一定會坐在客廳最顯眼的位置,等著晚輩來問候。這時候記得要主動打招呼,台灣長輩最吃這套了!

聚會類型 常見時間 見到丈公機率
農曆新年 1-2月 ★★★★★
清明掃墓 4月初 ★★★★☆
中秋節 9-10月 ★★★★☆
婚禮喜宴 週末假日 ★★★☆☆
喪禮 不定時 ★★★★☆
家族旅遊 寒暑假 ★★☆☆☆

除了傳統節日,紅白帖也是見到丈公的高頻場合。像是表哥表姐結婚,這種大喜事通常會把整個家族的人都請來喝喜酒。這時候丈公可能會坐在主桌附近,記得要去敬個酒。如果是喪禮的話,丈公這種長輩更是會全程參與,畢竟台灣人很重視送長輩最後一程的禮數。

現在很多家庭也會辦家族旅遊,不過這種場合見到丈公的機率就比較低啦!除非是特別規劃的宗親會活動,或是你們家族特別團結。通常要見到丈公還是要靠傳統節日或重要儀式,這些場合他們出席的意願最高。下次記得先準備幾個話題,像是問候健康狀況、聊聊家族近況,都是不錯的開場白。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