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一輪 好壞照輪」這句台灣俗諺真係道盡人生起伏嘅道理。就好似我哋用Yahoo Mail咁,有時順到爆,登入秒速搞掂;有時又卡到懷疑人生,連「Sign in to Yahoo」個button都撳唔到。其實呢啲都係正常嘅循環,冇永遠順風順水,亦冇永遠嘅水逆。
最近身邊朋友都話Yahoo Mail嘅「smart features」真係幾好用,特別係自動分類同行程提醒功能。但係佢哋都遇過啲尷尬情況:
情況 | 好運時 | 倒霉時 |
---|---|---|
登入速度 | 1秒完成 | 轉圈轉到天荒地老 |
附件上傳 | 大檔案秒傳 | 小圖都卡99% |
垃圾郵件過濾 | 精準攔截 | 重要信件入垃圾筒 |
記得前幾年Yahoo Mail改版嗰陣,成個「My Yahoo」介面大變身,初期真係用到想摔鍵盤。但係過咗幾個月後,大家又慢慢適應咗,仲發現新功能其實幾貼心。呢個就係典型嘅「三年一輪」現象——新事物總有磨合期,好壞真係會輪流嚟。
而家成日聽到人抱怨「Native Learn More」彈出嚟好煩,但諗深一層,可能過陣子Yahoo又會調整。就好似以前覺得「Yahoo Courriel」嘅法文介面好難用,後來習慣咗反而覺得幾有質感。生活中嘅高低起伏,其實同電子郵件服務一樣,總有順嘅時候同卡卡嘅時候。
「三年一輪好壞照輪是什麼?台灣人必懂的生活智慧」這句話在菜市場阿嬤、計程車司機口中經常聽到,其實就是台灣人面對人生起伏的豁達哲學。這句俗諺源自農業社會,農作物收成本來就有豐年歉年,延伸到現代生活就是告訴我們:順境逆境都會輪流來,不用太得意也別太沮喪,保持平常心最重要。
台灣人把這套智慧應用在各種生活面向,比如做生意的人都知道景氣循環的道理,好光景時存錢準備,遇到低迷時期才撐得過去。就連選舉政治也常被拿來開玩笑說「做不好就換人做做看」,某種程度也是三年一輪的體現。
生活情境 | 三年一輪的應用 | 實際案例 |
---|---|---|
職場生涯 | 業績高低輪流 | 今年考績差別灰心,明年拚回來 |
投資理財 | 市場多空循環 | 股市大跌時逢低布局 |
人際關係 | 緣分起起落落 | 朋友疏遠了別強求,自然會有新緣分 |
這套生活哲學最可貴的地方在於教我們用更長遠的眼光看事情。阿公常說「風水輪流轉」,今天你幫別人,明天換別人幫你;現在吃苦當吃補,以後總會苦盡甘來。這種想法讓台灣人在面對挫折時特別有韌性,不會因為一時不順就否定自己。
就連天氣變化也符合這個道理,夏天熱到爆的時候,老人家就會安慰「立秋後就涼了啦」。這種樂觀不是盲目,而是懂得接受生命自然的高低起伏。所以下次遇到不順心的事,不妨想想「啊就三年一輪嘛」,給自己一點時間沉澱,好運自然會輪到你這邊。
為什麼老一輩總説三年一輪好壞照輪?原來這麼有道理。這句話從小聽到大,以前總覺得是老人家在安慰人,但隨著年紀增長才發現,這根本是台灣人最接地氣的人生智慧啊!仔細觀察身邊親友的經歷,真的會發現運勢就像坐雲霄飛車,高低起伏都有它的節奏,而且神奇的是大概三年左右就會有一次明顯的轉變。
先來看看這個簡單的對照表,你就懂我在說什麼了:
人生階段 | 前三年狀況 | 後三年變化 |
---|---|---|
事業發展 | 加班加到懷疑人生 | 突然升職加薪 |
感情狀態 | 相親屢戰屢敗 | 遇到真命天子/女 |
健康狀況 | 小病不斷 | 開始養生見效 |
財運走勢 | 怎麼存都存不住 | 意外獲得獎金 |
阿嬤常說「風水輪流轉」真的不是隨便講講,我表哥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前年創業差點賠到脫褲子,每天跑三點半跑到快憂鬱症,結果今年突然接到大客戶訂單,現在反而在考慮要擴廠。這種轉折你說神不神奇?而且不只是他,我發現很多人的故事都差不多,低潮期撐過去之後,真的會迎來意想不到的轉機。
台灣人最愛講「戲棚下站久就是你的」,其實跟三年一輪的概念完全吻合。我媽在菜市場賣衣服賣了二十幾年,她說生意再差也不會超過三年,要嘛客人回流,要嘛自己找到新出路。這種經驗法則不是統計學上的精準數字,而是一種對生命節奏的觀察,就像農民曆的二十四節氣一樣,萬物都有它自然的循環規律。
人生就像坐雲霄飛車,高低起伏總是難免。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如何用三年一輪心態面對人生起伏?過來人經驗談」,其實這個概念很簡單,就是把人生切成三年一個階段來看,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課題跟收穫。我30歲那年創業失敗負債百萬,就是用這個方法慢慢爬起來的,現在回頭看真的很有感觸。
三年一輪心態的實際應用其實很生活化,關鍵在於把大目標拆解成小階段。比如你想轉行當工程師,與其焦慮「現在學程式來得及嗎」,不如告訴自己「這三年先打好基礎」。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給大家參考:
階段 | 心態重點 | 實際行動建議 |
---|---|---|
第一年 | 適應期不苛求完美 | 每天進步1%就好 |
第二年 | 調整步伐找節奏 | 每季檢視成果微調方向 |
第三年 | 收割期享受成果 | 把經驗轉化成下個循環 |
記得我剛開始寫作時,前半年根本沒人看,但我告訴自己「這只是第一個三年輪的開始」。果然到第二年尾聲時,突然有個企劃案被轉發爆紅。台灣人常說「戲棚下站久就是你的」,其實就是這種三年一輪的累積效應。重點是每個階段都要給自己合理的期待值,太急反而容易在半路就放棄。
身邊很多朋友在職場卡關時,我都會建議他們用「三年輪」的角度思考。有個做設計的朋友,前兩年覺得在公司學不到東西想離職,我勸他再觀察半年。結果第三年公司接了大案子,他反而因為熟悉業務被提拔當專案負責人。這種轉折在人生中真的很常見,與其糾結當下的困境,不如拉長時間軸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