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莊師古墓羣發掘見證宋代家族禮序
時光穿梭逾千年,在河南鄭州航空港區基本建設考古勘探發掘中,時光寶庫遺址——老莊師古墓羣重現人間。共計22座墓葬時空序列橫跨東漢至明清,其中尤以宋金時期仿木建築磚雕壁畫墓、清代壁畫墓精美絕倫。
為配合基建工程建設,2022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開啟考古勘探發掘。3月,研究人員於該區域掘得兩座宋墓,隨即展開應急性搶救性發掘。截至目前,團隊發掘出東漢墓2座、宋墓12座、明清墓8座。


宋墓羣于山崗東側依序坐落,形制各異,多數為帶階梯墓道磚室墓。墓道、封門、甬道、墓室一應俱全,墓門與墓室均飾以仿木磚雕結構。
墓室裝潢富麗堂皇,壁面彩繪壁畫繪製有花鳥、瑞獸、傢具、兵器、人物等元素。磚砌仿木門窗外,一桌兩椅相伴,桌上盛放杯盤、食盒、酒壺或茶壺;剪刀、熨斗、衣架、衣櫃等生活用具玲瓏滿目。墓室空間生動再現墓主人日常起居,反映出宋代社會生活與喪葬風俗。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常宏傑推測,此批宋墓年代應涵蓋北宋早期、中期、晚期,其中個別墓葬可溯及遼金時期。他認為,雖未發現記載墓主關係的證據與器物,但墓地佈局近似,年代前後銜接,符合墓葬規律。結合史料記載的昭穆葬制,研究人員推斷墓羣屬於宋代家族墓葬。
研究員樊温泉指出,古代墓葬選址注重環境,其內外設計與佈置臨摹現世居所。宋墓家族墓葬實例罕見,尤以位於北宋兩京區域者彌足珍貴。
無法窺探的秘密陵墓
縱觀歷史長河,中國無數帝王陵墓或被揭開神秘面紗,或仍深埋地下,其中,秦始皇陵、武則天乾陵、成吉思汗陵墓稱得上最富盛名卻又難以窺探的秘密陵墓。
秦始皇陵規模宏大,耗費無數人力物力,埋藏著無數珍奇寶藏。然機關重重、空氣封閉,使其成為一座人跡罕至、難以挖掘的陵墓。
武則天乾陵歷經多次盜掘,仍無法撼動其堅固的陵墓結構,寶藏依然深藏其中。其隱蔽的墓道和堅固的地宮令人望而卻步。
成吉思汗陵墓傳説甚多,墓葬位置撲朔迷離。一説葬於鄂爾多斯境內,實為其衣冠冢;另有説法稱其葬於深山密林中,至今仍未找到蹤跡。
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在這些陵墓中交織。它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考古界的挑戰,等待着科學的發展與未來的探秘。
中國民間習俗探掘——探秘中國古墓文化
前言
中國古墓,作為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承載着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本文將從民間習俗的角度,探討中國古墓的分佈狀況、形制特徵以及相關的祭祀儀式,以此瞭解中國古墓文化的神秘魅力。
一、中國古墓的分佈與形制
中國古墓分佈廣泛,遍及全國各地,主要集中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遼河流域等文明發達地區。中國古墓的形制多種多樣,根據墓葬時代和社會等級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時代 | 形制 | 特徵 |
---|---|---|
遠古時期 | 巖洞穴葬 | 利用天然巖洞埋葬死者 |
新石器時代 | 土坑墓 | 挖坑掩埋死者,墓穴形式簡單 |
夏商時期 | 二元結構墓 | 分為墓穴和封土堆兩部分,墓穴多為南北向 |
兩周時期 | 封土墓 | 墓穴建於地下,上部堆築封土,規模較大 |
漢魏六朝 | 崖墓 | 依山開鑿墓穴,墓門朝東或西 |
隋唐時期 | 石窟墓 | 在石灰岩中開鑿墓穴,形制仿造建築物 |
宋元時期 | 磚室墓 | 用青磚或紅磚砌築墓室,墓門設有石門楣 |
明清時期 | 磚砌拱券墓 | 用青磚砌築拱券券頂,墓穴形式自由 |
二、與中國古墓相關的民間習俗
1. 祭祀:
中國民間普遍存在祭祀古墓的習俗。民間認為,古墓中安葬的死者是祖先或神靈,祭祀活動可以讓死者安息,保佑子孫後代。祭祀的方式多種多樣,包括:
- 謁陵: 定期前往古墓祭奠,表達孝敬和緬懷之情。
- 掃墓: 清明節或節前,掃墓祭祀先祖,寄託哀思和祝福。
- 獻祭: 向古墓獻上供品,如牲畜、果品或祭紙等,祈求死者保佑。
2. 占卜:
民間流傳着許多與古墓相關的占卜習俗。比如,認為在古墓附近建造房屋會引發厄運,於是會進行占卜以確定吉凶。古墓中出土的文物也被認為具有占卜功能,可以預測未來吉凶。
3. 風水:
中國民間的風水學説對古墓也有着重要的影響。認為古墓的位置和形狀會對周圍的環境和人產生風水效應。因此,在選擇墓地時,會考慮古墓的朝向、地勢和周圍環境,以求得吉利。
三、對中國古墓文化的保護與利用
中國古墓是珍貴的文化遺產,其保護和利用對繼承中華傳統文化至關重要。近年來,中國加強了對古墓的保護工作,制定了相關法規,建立了完善的考古管理體系。同時,通過修建博物館、舉辦展覽等方式,積極發掘和展示古墓文物,促進文化傳承和公眾教育。
結論
延伸閲讀…
河南發現老莊師古墓羣墓葬年代跨度近1600年絕美壁畫現世
中國四大古墓:一個不敢挖
中國古墓文化豐富多彩、的神秘莫測,它不僅承載着歷史記憶,也寄託着民間信仰和文化傳統。保護和利用好中國古墓,對於中華民族文化的延續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民間習俗的考察,我們得以深入瞭解中國古墓文化的豐富內涵,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