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 | 五行 | 特質 |
---|---|---|
心 | 火 | 推動血液循環 |
肺 | 金 | 調節氣機和津液代謝 |
肝 | 木 | 疏泄功能 |
脾 | 土 | 消化吸收 |
腎 | 水 | 排泄和水分代謝 |
身體部位 | 從屬五臟 | 徵兆 |
---|---|---|
雙目乾澀 | 肝 | 肝臟問題 |
指甲易斷裂 | 肝 | 肝臟問題 |
嘴唇易龜裂 | 脾 | 脾胃問題 |
睡眠時愛流口水 | 脾 | 脾胃問題 |
五味 | 五行 | 歸屬五臟 |
---|---|---|
酸 | 木 | 肝 |
苦 | 火 | 心 |
甘 | 土 | 脾 |
辛 | 金 | 肺 |
鹹 | 水 | 腎 |
五味 | 五行 | 對應身體系統 |
---|---|---|
酸 | 木 | 筋 |
苦 | 火 | 脈 |
甘 | 土 | 肉 |
辛 | 金 | 皮 |
鹹 | 水 | 骨 |
五味 | 過度食用 | 後果 |
---|---|---|
酸 | 損傷筋 | 筋脈拘急 |
鹹 | 凝滯血脈 | 口渴 |
甘 | 損傷肌肉 | 心煩 |
辛 | 損傷氣 | 胸悶 |
苦 | 損傷骨 | 嘔吐 |
五臟 | 相剋 | 症狀 |
---|---|---|
肝 | 克脾 | 食慾不振 |
心 | 克腎 | 虛累乏力 |
脾 | 克肺 | 呼吸困難 |
肺 | 克肝 | 頭暈目眩 |
腎 | 克心 | 悸動失眠 |
五臟 | 相生 | 症狀 |
---|---|---|
心 | 生肝 | 肝氣旺盛 |
肺 | 生腎 | 腎氣充足 |
腎 | 生脾 | 脾胃功能良好 |
脾 | 生心 | 心血充足 |
肝 | 生肺 | 肺氣充足 |
中醫五行表:理解身體平衡與疾病
中醫五行表是一種古老的系統,旨在描述人體中五種基本元素之間的相互關係,並理解其對健康和疾病的影響。五行包括木、火、土、金和水,每一種元素都與特定屬性、器官、情緒和季節相關。


五行 | 屬性 | 器官 | 情緒 | 季節 |
---|---|---|---|---|
木 | 生發、生長 | 肝、膽 | 憤怒 | 春 |
火 | 温暖、向上 | 心、小腸 | 喜悦 | 夏 |
土 | 中和、穩定 | 脾、胃 | 思慮 | 長夏 |
金 | 收斂、肅降 | 肺、大腸 | 悲傷 | 秋 |
水 | 寒冷、向下 | 腎、膀胱 | 恐懼 | 冬 |
五行間的關係
五行間存在著相互生剋的循環,稱為「相生」和「相剋」。
-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 相剋: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
五行與健康
當五行處於平衡狀態時,身體就會健康。然而,當五行失衡時,就會出現各種疾病。例如:
- 木氣過盛:可能會導致肝功能亢進、膽結石等問題。
- 火氣過盛:可能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口舌生瘡等問題。
- 土氣過盛:可能會導致脾胃不調、消化系統問題等問題。
- 金氣過盛:可能會導致肺部疾病、過敏等問題。
- 水氣過盛:可能會導致腎臟疾病、水腫等問題。
如何維持五行平衡
維持五行平衡的方法有很多,包括:
- 飲食:多吃符合五行屬性的食物,例如肝氣不足者多吃木屬性食物(如青菜、小麥)。
- 運動:針對不同五行屬性的器官進行鍛鍊,例如木氣不足者多做腿部肌肉的伸展運動。
- 中藥:使用中藥材來調理臟腑,達到五行平衡。
- 針灸:刺激特定穴位,調節氣血運行,達到五行平衡。
- 情緒管理: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避免五行失衡。
通過瞭解中醫五行表以及五行對健康和疾病的影響,我們可以採取適當的措施來維持身體平衡,遠離疾病,促進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