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始終説】五德始終説:歷史變遷中王朝更迭的不變定律

【五德始終説】五德始終説:歷史變遷中王朝更迭的不變定律

五德終始説

五德終始説是由鄒衍提出的歷史觀念,認為「五德」,即五行所代表的德性,會循環不息。「終始」指五行相生相剋,不斷運轉。自鄒衍提出此觀念後,歷朝帝王為確立統治合法性,常根據「五行相剋」或「五行相生」確定本朝的德行。

秦始皇根據「水德代周而行」的論點,實施符合水德要求的改革,成為五德終始説的首位實踐者。漢高祖劉邦認為秦朝暴虐,漢朝應接替周朝的火德,自稱黑帝。漢武帝後期,根據董仲舒的「三統説」,重新確立漢朝為土德。

五德始終説 Play

王莽篡漢建新,為強調正統性,採納劉向父子提出的「五行相生」理論,定漢為火德,新莽為土德。光武帝劉秀建東漢後,認可漢朝為火德。曹魏、蜀漢、東吳三國則分別定為土德、火德、木德。

晉朝篡魏,根據「土生金」的原則,定為金德。東晉十六國時期,各政權根據「繼承為相生,戰爭為相剋」的原則確定德行。南北朝時期,主要採納「五行相生」理論,南宋、南齊、南梁、南陳、北魏、北齊、北周等政權皆有所依據。

五德始終説

隋朝定為火德,唐朝定為土德。唐高宗時期,禁止官民穿黃色衣物,使黃色成為皇帝專用服飾顏色。五代十國時期,五個強大政權根據自己的需求,在「五行相生」的大原則下,分別確立自己政權的德行。

表格:歷朝德行

朝代 德行 所屬五行元素 統治色彩
五代十國 根據需求確定 無固定 無固定
唐朝 土德 赤黃(赭黃)
隋朝 火德
南北朝 根據禪讓或戰爭確定 無固定 無固定
東晉十六國 根據繼承或戰爭確定 無固定 無固定
晉朝 金德
東吳 木德
蜀漢 火德
曹魏 土德
新莽 土德 無資料
東漢 火德
漢朝 土德
秦朝 水德

索引

  • 五德終始説
  • 五行
  • 德性
  • 循環
  • 統治合法性
  • 五行相剋
  • 五行相生
  • 秦始皇
  • 劉邦
  • 漢武帝
  • 王莽
  • 光武帝劉秀
  • 曹魏
  • 蜀漢
  • 東吳
  • 晉朝
  • 東晉十六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國

五德始終説

五德始終説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思想,認為宇宙萬物皆有五行之德,而王朝的興衰更替也與五行相生相剋有關。

五行學説

中國古代將天地萬物歸納為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元素,稱為五行。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和相剋的關係,生剋循環不息,永無止境。

五行 相生 相剋
生火 克土
生土 克金
生金 克水
生水 克木
生木 克火

五德始終説與王朝更替

根據五德始終説,每個王朝都有與其對應的五行之德,稱為正德。正德相符時,王朝昌盛;正德不符時,王朝衰落。

王朝更替的順序為:

王朝 五行
木德
金德
火德
水德
土德

五德終始説的例子

歷史上有多個王朝可以用五德終始説來解釋其興衰更替。

夏朝

夏朝以木德為正德,其統治者稱自己是「禹王」,「禹」與「木」諧音。夏朝時期,農業發達,萬物生長繁榮,與木德相符。

商朝

商朝以金德為正德,其統治者稱自己是「殷王」,「殷」與「金」諧音。商朝時期,青銅器鑄造技術發達,金屬製品精美,與金德相符。

周朝

周朝以火德為正德,其統治者稱自己是「姬王」,「姬」與「火」同音。周朝時期,禮樂制度完善,民風淳樸,與火德相符。

秦朝

秦朝以水德為正德,其統治者稱自己是「嬴政」,「嬴」與「水」同音。秦朝時期,統一六國,建立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與水德相符。

漢朝

漢朝以土德為正德,其統治者稱自己是「劉邦」,「劉」與「土」同音。漢朝時期,農業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安定,與土德相符。

  • 政治思想:君主通過宣稱自己是正德的繼承者,來 legitimise 其統治。
  • 史學思想:編撰史書時,常常以五德終始作為綱領,解釋王朝的興衰。
  • 哲學思想:五德終始説體現了中國古代對宇宙和人事的循環不息的認識。
  • 藝術和文化:建築、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中,經常使用與五行相關的元素和符號。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