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五臟六腑】揭秘五行五臟六腑健康養生之道

【五行五臟六腑】揭秘五行五臟六腑健康養生之道

五行臟腑學説

五臟六腑
中醫認為人體內臟器官分為五臟六腑,五臟分別為心、肝、脾、肺、腎,六腑分別為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膽。中醫將人體內各大器官的五行屬性劃分的如此明確,並以此為診斷疾病的依據。

五行屬性
五行對應五臟,在中醫藏象學説中,《黃帝內經》採用今文經家的説法,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腎水。六腑中腎與膀胱同屬、肝與膽同屬、心與小腸同屬、脾與胃同屬、肺與大腸同屬,三焦的五行屬性複雜。

五行五臟六腑 Play

生剋制化
五臟六腑之間存在相生相剋的關係,相生相剋關係解釋了事物之間互相促進、相互制約、動態平衡的相互聯繫。如腎水之精以養肝木,肝木藏血以濟心火,心火之熱以温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肅下降以助腎水。

陰陽臟腑
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以五臟為中心的有機整體,在結構上相互聯結、相互影響。若整合臟腑於陰陽學説,則相對於腑時,臟屬陰。

臨牀實踐
臟腑在生理上的功能特點具有指導臨牀實踐的意義,如臟有病多見虛證;腑有病多見實證;臟實者可瀉其腑,腑虛者可補其臟。

五行五臟六腑

奇恆之腑
除了五臟,還有腦、髓、骨、脈、女子胞(子宮),統稱為「奇恆之腑」,由於它們功能似臟非臟,似腑非腑,故取此一統稱。

臟腑之象
臟腑,是中醫對內臟的總稱,通稱五臟六腑。根據《素問‧五臟別論篇》,「臟」指的是人體內的五臟,主要功能為生化和蓄存精氣;「腑」主要功能為受乘和傳化水穀並積存精氣。中醫的臟腑,與西醫提出的臟腑的生理結構並非相同。

五行相乘相侮
五行相乘相侮則是相剋太過及反克的關係,可用來表示事物之間正常的動態平衡被打破後的相互影響。如肝病傳脾,脾病及肝,肝病影響到心,肝病影響及肺,肝病影響及腎。

五臟所屬
五行對應五藏,在先秦兩漢時代有幾種不同的説法,《管子》認為,脾酸(木)、肺鹹(水)、腎辛(金)、肝苦(火)、心甘(土)。古文經家認為,脾木、肺火、心土、肝金、腎水。今文經家認為,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腎水。

臟象學説
中醫藏象學説中,五臟六腑被分為五臟和六腑,並建立了一個系統的五行屬性體系,為中醫診斷和治療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五行、五臟六腑:人體健康之鑰

中醫理論中,「五行五臟六腑」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深刻影響著人體的健康和機能。

五行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元素,它們代表了宇宙間萬物的構成和運行規律。人體與五行相應,形成了五種不同的臟器對應關係,稱為「五臟」。

五臟

五行 臟器 主要功能
疏泄氣血、儲蓄血液、解毒
主宰神志、循環血液、温煦全身
脾胃 運化水穀、吸收營養、統攝血液
呼吸空氣、宣發衞氣
藏精納氣、主水上舉

六腑

此外,人體還有與五臟相應的六個腑器,稱為「六腑」。

五行 腑器 主要功能
貯藏膽汁、幫助消化
小腸 消化吸收
消化食物、生成乳糜
大腸 吸收水分、傳導糟粕
膀胱 儲蓄尿液

五行與五臟六腑的關係

五行之間相生相剋,形成了一個動態平衡的系統,影響著五臟六腑的功能。

  • 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 相剋: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

當五行平衡時,五臟六腑就能正常運作,人體健康。相反,五行失衡則會導致臟腑功能障礙,引發疾病。

調理五行五臟六腑

以下是一些調理五行五臟六腑的方法:

  • 養陰補陽:陰陽失衡會影響臟腑功能,需要適時養陰或補陽。
  • 疏肝理氣:肝氣鬱結會影響氣血運行,需要疏肝理氣。
  • 温補脾胃:脾胃虛弱會影響消化吸收,需要温補脾胃。
  • 濡養心肺:心肺乾燥會影響氣血津液,需要濡養心肺。
  • 滋養腎精:腎虛會影響藏精納氣,需要滋養腎精。

結論

延伸閲讀…

搞懂中醫五行陰陽論!一張表看懂五行與五臟的關係-第3頁

中醫給五臟劃分了五行屬性,十分精準,古人是如何做到的?

「五行五臟六腑」是中醫理論中的核心概念,對人體健康極為重要。通過瞭解五行的相生相剋和五臟六腑的對應關係,我們可以調理身體,預防疾病,維護健康。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