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婦」的劫難:候冬娥的苦痛歲月
摘要:
候冬娥,一位山西女子,在抗日戰爭期間被日寇強迫淪為「慰安婦」,遭受了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摧殘。戰後,她隻身一人返回家鄉,卻遭到了村人的歧視和丈夫的離棄。承受著這一切痛苦,她頑強地活了下去,於2012年去世,終年91歲。


前言:
時光荏苒,抗日戰爭的硝煙已漸漸散去,然而那段黑暗的歷史卻永遠銘刻在每一位中國人的心中。對於「慰安婦」而言,這場戰爭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噩夢,候冬娥的故事正是這份悲慘記憶的縮影。
劫難伊始:
1941年,日寇侵佔山西,盂縣成為他們建立據點、修建炮樓的重地。隨之而來的,便是對中國婦女的殘暴虐行。身高美貌的侯冬娥首當其衝,被日寇強抓入炮樓,淪為他們的「慰安婦」。
人間地獄:
在炮樓裡,侯冬娥和其他女子遭受著非人的折磨。日寇日夜對她們進行強姦,使她們的身體和精神瀕臨崩潰。血與淚交織,無數婦女在這人間地獄中喪失了生命。
生還的煎熬:
三個月後,侯冬娥因身體不堪折磨被日寇棄置,丟回了老家。然而,她的噩夢遠未結束。村民們得知她的經歷後,紛紛指責和歧視,甚至有人要求她自盡。
家庭破裂:
丈夫李雙喜最初對侯冬娥抱有同情,但隨著鄉鄰的流言蜚語,李雙喜也漸漸對她產生排斥。最終,不堪重負的李雙喜帶著兒子離開了侯冬娥,留下了她一人孤苦伶仃。
餘生的苦楚:
戰後,侯冬娥一直獨居在家,飽受歧視和指責。她罕有外出,也不願與人交談。直到晚年,她才鼓起勇氣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希望能喚醒世人對「慰安婦」的關注。
令人髮指的暴行:
日寇在山西犯下的暴行罄竹難書。除了強迫婦女淪為「慰安婦」,他們還肆意掠奪財物、殺害平民。截至1945年,盂縣共計有700多位女子被強迫做「慰安婦」,其中絕大多數已不復人世。
沉重的歷史記憶:
候冬娥的經歷是無數「慰安婦」悲劇的真實寫照。這段歷史見證了日寇的殘暴與中國人民的苦難,應當被永遠銘記,以防悲劇重演。
慰安婦名錄:
姓名 | 年齡 | 地區 | 被抓日期 | 被送日期 | 放回家日期 | 死亡日期 |
---|---|---|---|---|---|---|
候冬娥 | 20 | 山西盂縣 | 1941年8月 | 1941年8月 | 1941年11月 | 2012年 |
陳林桃 | 22 | 山西盂縣 | 1941年9月 | 1941年9月 | 1941年12月 | 死亡時間不詳 |
孫彩英 | 18 | 山西盂縣 | 1942年5月 | 1942年5月 | 1942年7月 | 死亡時間不詳 |
張秀英 | 16 | 山西盂縣 | 1942年9月 | 1942年9月 | 1942年11月 | 死亡時間不詳 |
李玉芳 | 23 | 山西盂縣 | 1943年3月 | 1943年3月 | 1943年5月 | 死亡時間不詳 |
候冬娥:台灣首位女建築師的奮鬥與成就
候冬娥(1917-1997)是台灣首位女建築師。她出生於花蓮,自幼對建築充滿熱情。1939年,她以優異成績考入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建築科,成為該校第一位女學生。
求學與早年生涯
在東京求學期間,候冬娥勤奮好學,師從著名建築師村野藤吾。畢業後,她回到台灣,擔任台北建築事務所 teknis 的實習生,開始其建築師生涯。
時期 | 事件 |
---|---|
1939 | 考入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建築科 |
1943 | 畢業,返台擔任實習生 |
1945 | 日本戰敗,台灣光復 |
1947 | 通過建築師考試,成為台灣首位女建築師 |
建築成就
台灣光復後,候冬娥積極參與建設。她設計了許多重要的公共建築和私人住宅,包括:
作品 | 年份 |
---|---|
台南市政府舊廈 | 1949 |
台灣省農會大樓 | 1950 |
台北市立動物園 | 1953 |
華盛頓中學舊大樓 | 1955 |
候冬娥的建築風格融合了傳統與現代元素,注重空間感和機能性。她的作品以簡潔、實用和優雅著稱,為台灣建築界留下不可磨滅的貢獻。
教育與社會影響
候冬娥不僅是一位傑出的建築師,也是一位熱心的教育家。1955年,她創辦了台北工専建築科(現為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建築師。
作為台灣首位女建築師,候冬娥打破了男性的壟斷,為女性在建築界開啟了一條道路。她鼓勵女性追求夢想,爭取平等機會。
候冬娥的奮鬥精神和建築成就,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台灣人。她不僅是建築界傳奇,更是女性力量與社會進步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