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羅漢演變考究
引言
佛祖釋迦牟尼的得道弟子中,共有十六羅漢輔佐弘法,後演變成十八羅漢,其起源及變化歷程耐人尋味。
宋元流傳的十八羅漢


宋元時期,十八羅漢廣泛流傳於民間,並見載於《西遊記》等古典名著。
「家堂四神」與「八尊觀音」
傳聞中的「八尊觀音」繪有觀世音菩薩及善財、龍女等神祇,而「家堂四神」則包含天上聖母、土地公、灶君等。
乾隆御筆定名最後兩羅漢
《秘殿珠林續編》記載,乾隆皇帝御筆題頌,將最後兩羅漢定名為「降龍羅漢」(迦葉尊者)和「伏虎羅漢」(彌勒尊者)。
「十八羅漢」來源探究
十八羅漢演變自十六羅漢,其原因眾説紛紜。一説為「9」乃吉祥數字,唐朝後增補兩尊羅漢湊成十八。另有説法認為,慶友尊者與玄奘被誤認為羅漢。
佛經記載與後世增補
佛經最早記載了十六羅漢之名,但附加的兩位「羅漢」卻存有不同説法。
慶友《法住記》與《釋迦氏譜》
《法住記》載錄了十六羅漢姓名,而《釋迦氏譜》等經典也提出了類似説法。
志磐《佛祖統記》
宋代志磐著《佛祖統記》,排除賓頭盧尊者與慶友尊者,認為最後兩位羅漢應為迦葉尊者和君徒般嘆尊者。
八尊 | 象徵 | 主要功德 | 出處 |
---|---|---|---|
釋迦牟尼佛 | 佛教教主 | 圓滿正覺,救度眾生 | 諸多佛教經典 |
文殊菩薩 | 智慧 | 開啟智慧,離苦得樂 | 《文殊師利法界經》 |
普賢菩薩 | 行願 | 實踐普賢大願,普度眾生 | 《普賢行願品》 |
觀世音菩薩 | 慈悲 | 救苦救難,慈悲救世 | 《妙法蓮華經》 |
地藏菩薩 | 地獄救度 | 救度地獄眾生,發地藏大願 | 《地藏菩薩本願經》 |
大勢至菩薩 | 智慧力 | 破除無明,證悟菩提 | 《阿彌陀經》 |
藥師琉璃光如來 | 消災延壽 | 消除災難,延長壽命 |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
彌勒菩薩 | 未來佛 | 下生成佛,普濟眾生 | 《彌勒下生經》 |
在漢傳佛教中,八尊神像或畫像常被供奉在寺廟大殿中,稱為「八大菩薩」或「八大金剛」,並受到信眾的尊崇和祈求。他們代表了佛教中圓滿的功德和護法力量,為眾生帶來智慧、慈悲、救度、消災、延壽、破魔等殊勝利益。
此外,八尊也出現在其他佛教宗派中,例如西藏密宗的「八大護法」,分別代表八種不同的神力,護佑修行者和佛教法門。它們包括:
延伸閲讀…
十八羅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觀音彩】水墨八尊
護法 | 象徵 | 主要功德 |
---|---|---|
摩訶迦羅 | 忿怒 | 戰勝敵魔,降服邪惡 |
摩訶毗盧遮那 | 威力 | 破除障礙,成就事業 |
金剛手 | 力量 | 降伏外魔,護持正法 |
時輪金剛 | 時空 | 掌控時空,消除煩惱 |
財神黃財神 | 富貴 | 招財進寶,護持法脈 |
馬頭明王 | 忿怒 | 驅除瘟疫,斬斷業障 |
水牛頭明王 | 忿怒 | 平息水難,供養眾生 |
大黑天 | 財富 | 賜予福德,祛除貧窮 |
八尊在佛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了佛法中至高無上的神祇。他們垂慈護佑,救度眾生,為眾生帶來光明、智慧和正能量。供奉八尊神像,祈求他們加持,可增強功德,消除災難,成就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