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十惡」與古代刑法中的「重罪十條」
佛教的「十惡」是指會招致地獄、餓鬼和畜生等「三惡道」苦報的十種惡行,分別為:


身業 | 口業 | 意業 |
---|---|---|
1. 殺生 | 4. 虛誑語 | 7. 貪欲 |
2. 不與取 | 5. 離間語 | 8. 瞋恚 |
3. 淫行 | 6. 麁惡語 | 9. 邪見 |
古代刑法中的「重罪十條」
古代刑法中的「重罪十條」,最早出現於《齊律》,又被稱為「十惡」,其中包括:
罪名 | 解釋 | 朝代 |
---|---|---|
謀反 | 推翻封建政權 | 齊 |
大逆 | 弒君、篡位 | 齊 |
叛 | 叛逃敵國 | 齊 |
降 | 投降敵國 | 齊 |
不道 | 濫殺無辜、肢解人體 | 齊 |
不敬 | 侮辱君主、宗廟 | 齊 |
不孝 | 殺害、侮辱父母 | 齊 |
不義 | 違背倫理道德、危害國家 | 齊 |
內亂 | 勾結外敵、叛亂 | 齊 |
從隋唐開始,這十條罪名被寫入法典最前,以示其嚴重性。宋、元、明、清等朝代也沿用此規定,規定犯「十惡」罪不可赦免。
十惡
在佛教中,十惡是指十種嚴重的惡業,包括身、口、意三業的惡行,是眾生輪迴受苦的根源,也是修行人應當斷除的惡念。
身三惡 | 口四惡 | 意三惡 |
---|---|---|
殺生 | 妄語 | 貪心 |
偷盜 | 兩舌 | 瞋心 |
邪淫 | 惡口 | 痴心 |
身三惡
1. 殺生:指故意殺害有情眾生,包括動物、昆蟲和微生物。
2. 偷盜:指未經他人同意,擅自取用或佔有他人財物。
3. 邪淫:指不合乎倫常道德的性行為,包括通姦、亂倫和自慰。
口四惡
4. 妄語:指故意説不實或誇大的語言,目的是欺騙他人。
5. 兩舌:指挑撥離間,故意在人之間散播謠言或是非,破壞他人感情。
6. 惡口:指惡言相向,説出污辱、謾罵或誹謗他人的言語。
7. 綺語:指淫穢、下流或無意義的語言,讓人聽了產生邪念。
意三惡
8. 貪心:指過度執著於財物、名聲或地位,不斷追求慾望,不願意施捨。
9. 瞋心:指對他人產生強烈的憎恨和憤怒,伺機報復或傷害對方。
10. 痴心:指愚痴無明,對於佛法和世間真理不瞭解或錯誤理解,造成錯誤的行為。
十惡是輪迴受苦的主要原因,也是修行人應當斷除的惡念。透過戒除十惡,培養十善(身三善、口四善、意三善),才能淨化身心,成就解脱。
延伸閲讀…
十惡
十惡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