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千里懷人月在峯」這句詩詞就被文人墨客用來表達思鄉懷遠之情。其意象深遠,情感真摯,令人共鳴。


一、詞源典故
「千里懷人月在峯」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關山月》一詩:「關山迢遞客愁長,落日孤城閉夕陽。但見祁連山頭月,遙隔關山暗故鄉。」詩中,詩人身處異鄉,遙望千里外的故鄉,心中充滿了對親人的思念和對故鄉的懷念。
二、意象分析
「千里懷人」:千里,指身處異鄉,與故鄉相隔千里之遙;懷人,指思念故鄉的親人。
「月在峯」:月,象徵著思念和寄託;峯,指高山,阻隔了詩人與故鄉的距離。
兩者結合,「千里懷人月在峯」傳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親人的牽掛,即使相隔千里,思念之情依然強烈,寄託於明月,遙寄故鄉。
三、情感表達
這句詩詞不僅描繪了詩人身處異鄉的孤獨與思念,更表達了對故鄉的深厚感情。
情感 | 表達方式 |
---|---|
思念 | 「懷人」 |
孤獨 | 「客愁長」 |
寄託 | 「月在峯」 |
深情 | 「遙隔關山暗故鄉」 |
四、文學作品中的應用
「千里懷人月在峯」意象在文學作品中被廣泛運用,表達思鄉懷遠之情。
- 李白《將進酒》:「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 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現代意義
時至今日,「千里懷人月在峯」的意象依然具有強烈的共情力。在異鄉工作或求學的人們,每當仰望明月,便會想起遠方的親人,心中充滿了思念和牽掛。
六、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