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紀年中的「癸未年」
癸未,干支之一,位居第20。上接壬午,下承甲申。五行配屬,天干癸為陰水,地支未為陰土,水土相剋。


中國紀年法中,60年一個輪迴,第20年即為「癸未年」。歷年的公元年份,除以60餘23或減3後,除以10餘0、除以12餘8者,其農曆正月初一至除夕,或干支曆立春至次年立春之間,皆為「癸未年」。
「癸」與「未」分別指天干和地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用於順序標示,地支則用於時間表示。
六十甲子,是指天干與地支兩兩配對。按順序組成六十對,如甲子、乙丑、丙寅等。
地支亦與一日的十二時辰相應:子時為23~01點,醜時為01~03點,依此類推,未時為13~15點。
公元年份 | 除60餘 | 除10餘 | 除12餘 | 歷年癸未年 |
---|---|---|---|---|
2003年 | 23 | 0 | 8 | 第60個癸未年 |
1943年 | 23 | 0 | 8 | 第59個癸未年 |
1883年 | 23 | 0 | 8 | 第58個癸未年 |
1823年 | 23 | 0 | 8 | 第57個癸未年 |
1763年 | 23 | 0 | 8 | 第56個癸未年 |
… | … | … | … | … |
午未年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特別年份
午未年
概説
午未年
是中國農曆中的特殊年份,每六十年輪迴一次,以五行屬性為依據相生相剋而定,由干支紀年法組成。午
對應地支的午時,五行屬火;未
對應地支的未時,五行屬土。午未年
即為火土交融之年,也被稱為「陽世」。
午未年
在歷史上的重要事件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午未年
曾見證過無數重大事件,影響深遠。
西元 | 午未年 |
重要事件 |
---|---|---|
-589 | 戊午年 | 孔子出生 |
21 | 庚午年 | 光武帝劉秀稱帝 |
637 | 丁未年 | 玄奘西遊取經 |
793 | 癸未年 | 鑑真東渡日本 |
1339 | 己未年 | 朱元璋起兵反元 |
1938 | 戊午年 |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
午未年
命理與生肖
按照中國八字命理,出生於午未年
的人為「陽世」之命,五行屬土火,性情多變,善於交際,但缺乏安全感。
生肖方面,午未年
對應生肖猴和羊。屬猴者機智靈活,適應力強;屬羊者温和友善,但容易依賴他人。
午未年
的風俗與禁忌
傳統上,午未年
被認為是一個吉祥的年份,適合舉行婚禮、喬遷等喜事。但同時,由於火土交融,也需要注意一些禁忌事項,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