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支五行紀年法以立春作為一年的開始,與農曆的正月初一有所不同。此法源於中國古代的曆法,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干”,而將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的五行屬性對應著木、火、土、金、水,這些不是具體的物質,而是氣的狀態和性質。《滴天髓》中提到:“坤元合德機緘通,五氣偏全運吉凶”,這裡的五氣即指木、火、土、金、水之氣。而在《子平真詮》中則開宗明義地指出:“天 地之間,一氣而已,惟有動靜,遂分陰陽。有老少,遂分四相。老者極動極靜之時,是為太陽太陰;少者初動初靜之際,是為少陰少陽。有是四相,而五行具於其中矣。水者太陰也;火者,太陽也;木者,”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與十天干
天干地支紀年法的起點:立春
中國古代的天干地支紀年法並非以農曆的正月初一作為一年的開始,而是從立春這個節氣開始計算。在這套曆法中,所謂“十天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而“十二地支”則是指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些天干地支是如何與五行屬性聯繫起來的?


五行的本質:陰陽與四相的結合
根據《滴天髓》和《子平真詮》的記載,五行乃是“五氣”的表現形式,這五氣包括木、火、土、金、水。五行並非實質的物質,而是代表著五種不同的能量與物質狀態。書中將五行分為四相、四氣,這些概念雖然名稱不同,但所指的是同一個事物的不同方面。
四相指的是太陽、太陰、少陽和少陰,這四相的變化形成了四種不同的氣候條件,進而影響了五行能量的分佈。而五行干支學説則將陰陽五行之氣與天干地支相結合,使得每一個時間點和空間位置都具體地表現了五行能量的動態變化。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符號,這些符號代表了五行之氣的運動狀態。其中,甲、乙屬木,代表了春季的開始和結束;丙、丁屬火,代表了夏季的開端和結束;戊、己屬土,出現於春夏之交的四月;庚、辛屬金,代表秋季的漸變;壬、癸屬水,則代表冬季的到來。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地支包括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符號,這些符號不僅表示了空間的概念,也反映了時間的變遷。在五行屬性上,寅、卯、辰屬木,代表了春意盎然;巳、午、未屬火,代表了炎炎夏日;申、酉、戌屬金,代表了秋天的到來和結束;亥、子、醜屬水,代表了冬日的寒冷。
四象與五行的關係
在五行干支學説中,四象(太陽、太陰、少陽、少陰)的出現使得五行之氣的運動狀態在不同時間和空間上得以具體展現。幹支系統的建立使得陰陽五行之氣在最細微的時間和空間尺度上都能有所體現。
天干地支的性質與應用
在天干地支的性質上,甲乙丙丁戊為陽,庚辛壬癸為陰;而在地支中,寅卯辰午未申酉戌為陽,子醜巳亥為陰。這種性質的劃分不僅可以用於紀年,還可以用於描述自然界和世界的各種變化。
天干 | 五行屬性 | 地支 | 五行屬性 |
---|---|---|---|
甲 | 木 | 子 | 水 |
乙 | 木 | 醜 | 土 |
丙 | 火 | 寅 | 木 |
丁 | 火 | 卯 | 木 |
戊 | 土 | 辰 | 土 |
己 | 土 | 巳 | 火 |
庚 | 金 | 午 | 火 |
辛 | 金 | 未 | 土 |
壬 | 水 | 申 | 金 |
癸 | 水 | 酉 | 金 |
甲乙 | 木 | 戌 | 土 |
丙丁 | 火 | 亥 | 水 |
天干地支在命理學中的應用
在中國傳統命理學中,天干地支被用來構成完整的生辰八字,從而為人們提供有關性格、命運等方面的信息。通過對天干地支的五行屬性和生克關係的分析,可以推斷出一個人的一生可能會經歷什麼樣的波折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