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嶽大小劍山之役:體能極限的考驗
引言
大小劍山的壯麗自然美景,吸引著無數登山愛好者前僕後繼。然而,這座「一生一次」的征途,背後潛藏著體能與耐力的嚴峻考驗。


行程概述
天數 | 距離 | 高度 | 里程碑 |
---|---|---|---|
第 1 天 | 7.5 公里 | 2,801 公尺 | 推論山、油婆蘭營地 |
第 2 天 | 12 公里 | 3,253 公尺 | 佳陽山、小劍山 |
第 3 天 | 6.2 公里 | 3,594 公尺 | 大劍山 |
登山口
松茂林道公路入口(24°17’39.5″N 121°15’55.5″E)
申請方式
事先向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申請入山許可證。
水源
- 油婆蘭山屋雨水儲水桶
- 推論池
裝備一覽
- 防水防風外套
- 排汗衣物
- 登山揹包
- 登山鞋
- 登山杖
- 頭燈
- 水壺(2.5 公升以上)
- 防蚊劑
遊記
第 3 天:登頂大劍山
伴隨著破曉的曙光,我們踏上通往大劍山的最後一段征途。隨著高度的攀升,視野逐漸開闊,連綿起伏的草原與翠綠的山嵐盡收眼底。在歷經 2 個多小時的艱苦奮鬥後,我們終於抵達大劍山山頂。俯瞰羣山環繞的壯麗景色,疲憊感瞬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成就感。
第 2 天:佳陽山與小劍山之苦
凌晨 3 點啟程,我們的目的地是小劍山。一路上,濃密的箭竹叢屢次阻擋我們的去路,考驗著我們的決心與耐心。抵達小劍山後,累積的疲憊讓我們深切體會到「四大鳥山」的稱號絕非虛傳。
第 1 天:天梯與推論山的考驗
抵達登山口後,我們開始向上攀登。險峻的天梯,需要運用四肢並用才能克服。越過天梯,體力耗損嚴重,我們只能緩慢前行,並於推論池補充水源後才得以繼續前進。
注意事項
- 大量蚊蟲出沒,請做好防蚊措施。
- 全程曝曬嚴重,建議避開夏季或攜帶充足水分。
- 小劍山箭竹叢密集,宜穿著耐磨衣物。
- 體能需求高,請量力而為,勿冒險行事。
大小劍 上河──宋代市井風情在畫中漫遊
大小劍 上河,是中華傳統文化中著名的畫作,描繪了北宋汴京(今河南開封)市井百態的繁榮景象。無論是街頭巷尾、茶樓酒肆,還是官衙碼頭、漕運橋樑,都在畫家精湛的筆觸下栩栩如生,成為宋代風俗文化的重要載體。
歷史背景
大小劍 上河成畫於北宋徽宗政和年間(1111-1118),畫家張擇端自稱「都城居民」,可見他對汴京的瞭解非常深入。當時的汴京作為北宋首都,政治經濟高度發達,號稱「東南第一大都會」。這幅畫正是汴京繁華景象的縮影。
畫面佈局
大小劍 上河長528.7公分、寬24.8公分,卷首題詩云:「熙熙攘攘」、「車馬肩摩」,寥寥數語描繪了全畫的熱鬧非凡。畫中人物眾多,有近八百人,各種建築、橋樑、船隻、車馬、貨物也應有盡有,可謂一幅「富貴田園」圖。
內容 | 數量 |
---|---|
人物 | 約800人 |
建築 | 200餘棟 |
船隻 | 約90艘 |
車馬 | 約60輛 |
貨物 | 近200種 |
主要場景
大小劍 上河描繪了汴京從汴河東岸到城西的街市,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城東
- 上土門:城門外碼頭,舟楫貿易繁忙。
- 酒樓:臨水而建,酒旗飄揚,遊人如織。
- 鬧市:商鋪林立,人聲鼎沸,街上雜耍表演熱鬧非凡。
城中
- 虹橋:橫跨汴河,車水馬龍,通往城西。
- 住宅:朱門玉户,富宅鱗次櫛比。
- 學堂:書聲琅琅,士子求學。
城西
- **汴河:運河輸送,貨物往來。
- 磚窯:磚窯林立,生產興旺。
- 寺廟:殿宇莊嚴,香煙繚繞。
人物刻畫
大小劍 上河中の人物描繪細緻入微,每個人物都神態各異,活靈活現。
- 車馬喧囂:車馬如流,行人如蟻,凸顯汴京的繁忙。
- 平民生活:街頭小販叫賣,婦女洗衣,市民休閒,再現了市井百態。
- 官員出行:軍樂隊伍浩浩蕩蕩,廣政大夫策馬揚鞭,顯示了官府的威嚴。
文化意涵
大小劍 上河不僅是一幅藝術傑作,也是瞭解宋代社會經濟文化的重要史料。通過這幅畫,我們可以窺見宋代市井的繁榮,百姓的富足,以及商品經濟的興盛。同時,畫中各種建築、器物、風俗習慣的描繪,也為後世研究宋代文化提供了寶貴的素材。
延伸閲讀…
行程規劃-大小劍. 行程簡圖| by Jerry Wu
大小劍三天兩夜,大劍山.小劍山.佳陽山,讓你懷疑人生的四 …
藝術價值
大小劍 上河不僅是中國傳統繪畫的傑出代表,更是世界級的藝術珍品。其在構圖、用筆、色彩上的技法令人嘆為觀止,堪稱「中國繪畫史上第一長卷」。
- 構圖巧妙:採用散點透視法,將繁複的景象納入畫中,井然有序,不顯雜亂。
- 用筆精準:線條細膩流暢,人物刻畫生動細緻,栩栩如生。
- 色彩豐富:青綠重彩,渲染出汴京的繁盛景象,色澤鮮豔,歷經千年而未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