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摘要
泉州,屹立於福建省東南沿海,自公元260年建置以來,已渡過逾千年歲月。憑藉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豐富的自然資源,泉州自古以來便享有「東方第一大港」、「世界第一大港」的美譽。宋元時期,泉州更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成為聞名世界的國際花園城市。2021年,泉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見證了其在世界史上的重要地位。


歷史沿革
自公元前202年泉州隸屬於閩越國後,便歷經了漫長的歷史變遷。五代十國時期,晉江王留從效在此建立清源軍(平海軍),定都於此。宋平定閩南後,泉州成為閩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並在北宋年間開始躍升為東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元朝時期,泉州地位進一步提升,成為全國重要的行政商貿中心。明清時期,泉州雖經歷了長時間的沉寂,但在清末隨著通商口岸的開放,再次迎來了發展的契機。
自然風光
泉州境內地勢錯落有致,山丘起伏,平原廣闊,海岸綿長。晉江流貫市區,形成泉州平原。惠安、泉港等地沿海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為泉州提供了優越的發展條件。湄洲灣、泉州灣、圍頭灣等海灣港口,為泉州與世界各地進行經濟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
人文歷史
泉州是一座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藴的城市。泉山寺、開元寺等古剎名剎與洛陽橋、安平橋等古代橋樑,承載著泉州千年的城市記憶。南宋楊在攝影家楊子敏所拍攝的《泉州老街》反映了泉州當時的繁華景象。而自宋元以來保存至今的古街古巷,更是記錄了泉州在世界貿易史上的輝煌篇章。
文化特色
泉州是閩南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泉州木偶戲、高甲戲等傳統戲曲,具備鮮明的地域特色。泉州拍胸舞、鯉城排鼓等民間舞蹈,充滿著活力與激情。泉州刺桐花糕、晉江鹹湯圓等特色小吃,更是展現了泉州獨特的飲食文化。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泉州經濟發展迅速,成為福建省重要的經濟發動機。晉江、石獅、南安等地形成了一批發達的工業園區,紡織、鞋服、建材等產業集羣規模龐大,產品暢銷海內外。泉州港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成為中國重要的外貿港口。
旅遊資源
泉州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承天寺、清淨寺、艾蘇丹清真寺等宗教建築,見證了泉州多元文化共存的歷史。清源山、西街、德濟門等景點,展示了泉州古城的獨特魅力。此外,泉州還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文物寶庫,開元寺留存的摩尼教造像、聖泉山上的元代石刻,都為研究中國古代海上貿易提供了珍貴實物資料。
隨著城市發展的日新月異,泉州正不斷展現出新的魅力。作為一座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經濟發達的現代化城市,泉州將繼續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大陸泉州在哪裡?探尋歷史悠久的泉州文化
大陸泉州位於中國東南部福建省東南部,與台灣隔海相望。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自古便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的重要樞紐,也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
地理位置:
泉州位於北緯24°54’~25°30’,東經118°35’~119°19’。它的東面、南面和西面均與晉江市接壤,北面與惠安縣相鄰。泉州隔台灣海峽與台灣基隆市和台北市隔海相望。
面積和人口:
泉州轄區總面積為11,01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為413平方公里。根據2020年統計,泉州常住人口約為872萬人,其中户籍人口約為554萬人。
地形地貌:
泉州地形以平原為主,還有丘陵、山地和島嶼。平原主要位於泉州灣沿岸,主要由晉江沖積平原和南安廬陽平原構成。丘陵和山地主要分佈於市域的西部和北部,著名的有東嶽山、清源山等。而島嶼主要分佈於泉州灣內,面積最大的島嶼為金門島。
氣候特點:
泉州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為18.8℃,年降水量約為1300毫米。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温和乾燥。
歷史文化:
泉州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之一。泉州自秦漢時期開始設郡,唐宋時期達到鼎盛,素有「東方第一大港」之稱。泉州的文化遺產豐富,現存有世界文化遺產3處,分別為泉州城牆、泉州府文廟以及開元寺。
經濟發展:
泉州的經濟發達,是福建省重要的經濟中心之一。泉州的主要產業包括機械、電子、紡織、食品加工和旅遊業。泉州也是中國著名的僑鄉,海外僑胞約有100多萬人。
交通便利:
泉州的交通便利,擁有泉州晉江國際機場、泉州火車站以及泉州港等主要交通樞紐。泉州連接廈門、福州、漳州等主要城市,也方便前往台灣地區。
旅遊資源:
泉州的旅遊資源豐富,包括歷史文化遺產、自然景觀和現代設施。著名景點包括開元寺、泉州府文廟、清源山、洛陽橋等。
延伸閲讀…
泉州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泉州市_百度百科
泉州的行政區劃:
泉州下轄5個區、3個縣、2個縣級市。行政區劃如下表所示:
區劃 | 面積(平方公里) | 人口(萬人) |
---|---|---|
鯉城區 | 57.9 | 44.5 |
豐澤區 | 127.8 | 55.4 |
洛江區 | 354.8 | 82.3 |
泉港區 | 336.7 | 67.8 |
南安市 | 2039.6 | 104.5 |
惠安縣 | 2185.1 | 82.1 |
安溪縣 | 3027.2 | 105.6 |
永春縣 | 1495.9 | 46.6 |
德化縣 | 2190 | 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