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紀年法:歲月悠長,流轉不息
干支紀年法,淵源悠長,肇始於華夏文明。它以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相配,構建出一個循環往復的紀年體系,見證著時光的流逝與歲月的變遷。
紀年
天干,共計十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有十二個: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歲次之時,天干在前,地支在後。如當今之世,值甲午年。


算法
甲丙戊庚壬,循序與數字45679相應;乙丁己辛癸,則與89012相對應。由是推之,歲次尾數可得天干。
而地支算法,則待歲次除以12,所餘之數,乃對應地支。故甲午年,歲次尾數7,天干甲,餘數5,地支午。
推算
若知曉一己生辰或某事始末,可溯源推算其干支。如欲知1984年之干支,可先減去3,為1981,除以10餘1,得天干甲;再除以12餘1,得地支子。是故,1984年為甲子年。
另有查表法,預備六十甲子表,可便捷查閲。然前提在於熟記天干地支順序。
河圖五行
河圖之數字,與五行息息相關:一六水,二七火,三八木,四九金,五十土。數字之影響,無形中左右著人生際遇。
易學十天干
奇門遁甲之天干,分作天盤與地盤,與手機尾數之天干地幹相呼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各配以1至10之數字。 甲木陽剛,乙木柔順,丙火文明,丁火温明,戊土豪放,己土教化,庚金殺伐,辛金肅穆,壬水滋潤,癸水潔靜。此十干之性,各有千秋,構成陰陽消長之變化。
結
干支紀年法,貫穿華夏文明之脈搏,是文化之瑰寶,時光之見證。它不僅是一套紀年工具,更藴含著中國人對時間、空間、五行與陰陽的深刻理解,傳承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十天干 | 對應數字 | 古人謂之 | 五行 | 奇門遁甲 | 手機號碼 | 更多信息 |
---|---|---|---|---|---|---|
甲 | 1 | 最先 | 木 | 統帥、首腦 | 天盤幹 | |
乙 | 2 | 其次 | 木 | 乙奇、日奇 | 地盤幹 | |
丙 | 3 | 丙奇、月奇 | 火 | 代表權威 | 有文明之氣 | |
丁 | 4 | 星奇、玉女 | 火 | 代表明星人 | 不怕身弱 | |
戊 | 5 | 天門 | 土 | 霞土 | ||
己 | 6 | 地户 | 土 | 教化萬物 | ||
庚 | 7 | 金 | 肅殺大權 | |||
辛 | 8 | 金 | 肅穆 | |||
壬 | 9 | 水 | 滋潤 | |||
癸 | 10 | 水 | 潔靜 |
天干數字:古代中國的時間量度系統
天干數字是我國古代用於記事和紀年的一套由十個符號和十二個數字組成的體系。它起源於商朝,在之後的各個朝代中都得到廣泛使用。
十天干
| 天干 | 拼音 | 相應數字 |
|—|—|—|—|
| 甲 | jiǎ | 1 |
| 乙 | yǐ | 2 |
| 丙 | bǐng | 3 |
| 丁 | dīng | 4 |
| 戊 | wù | 5 |
| 己 | jǐ | 6 |
| 庚 | gēng | 7 |
| 辛 | xīn | 8 |
| 壬 | rén | 9 |
| 癸 | guǐ | 10 |
十天干與數字一一對應,由1到10循環使用。
十二地支
| 地支 | 拼音 | 相應數字 |
|—|—|—|—|
| 子 | zǐ | 1 |
| 醜 | chǒu | 2 |
| 寅 | yín | 3 |
| 卯 | mǎo | 4 |
| 辰 | chén | 5 |
| 巳 | sì | 6 |
| 午 | wǔ | 7 |
| 未 | wèi | 8 |
| 申 | shēn | 9 |
| 酉 | yǒu | 10 |
| 戌 | xū | 11 |
| 亥 | hài | 12 |
十二地支與數字一一對應,由1到12循環使用。
天干地支紀年法
天干和地支按照固定順序組合,構成六十個不同的組合,稱為「干支」。這些干支被用於紀年。每60年為一個週期,稱為「甲子紀」。以下列舉了幾個干支紀年的代表年份:
干支年 | 公元年 |
---|---|
甲子年 | 1984 |
丙寅年 | 1986 |
戊辰年 | 1988 |
庚午年 | 1990 |
壬申年 | 1992 |
天干地支紀月法
天干地支還可以被用於紀月。將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相配,產生十二對天干地支組合,分別代表不同的月份。以下列舉了幾個天干地支紀月的代表月份:
天干地支月 | 公元月份 |
---|---|
甲寅月 | 農曆一月 |
丙辰月 | 農曆三月 |
戊午月 | 農曆五月 |
庚申月 | 農曆七月 |
壬戌月 | 農曆九月 |
天干地支紀日法
天干地支也可以被用於紀日。將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相配,產生六十個不同的組合,分別代表不同的日子。以下列舉了幾個天干地支紀日的代表日期:
- 紀年
- 紀月
- 紀日
- 記時
- 占卜
- 方位測定
時至今日,天干數字仍然在一些傳統文化和習俗中使用。例如,十二生肖就是基於天干地支紀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