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論:
自古以來,幼童似乎在一個不變、穩定的世界中嬉戲,然而,隨著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説」,他們才發現,整個宇宙都在旋轉。自此,人們自然認為我國古代先賢必定與西方亞裏士多德相似,以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靜止不動。但稍有國學基礎者,皆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語。這句話,並非清華建校後才寫就,而是出自孔子(西元前551年-西元前479年)《易經》的卦辭。其中的「天行健」,意指宇宙永不停歇地運動或旋轉。換言之,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先民已知天地在轉動。又或考量《易經》中先天八卦圖的「天道左旋,地道右旋」説法,人們對於天左旋、地右旋的認知,或可追溯至更早的年代。
身在地球的旋轉觀察
《易經》載有「古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是以立天道曰陰與陽。」這段話意謂著,古代先人累積的知識經驗,來自於對上天的觀察(仰觀),以及對地面的研究(俯察)。時至今日,我們仍然對天空懷抱著與古人相同的熱情。白天,我們注視著太陽在東昇西落的運行,有時也能看見月亮,或零星的星星。夜幕降臨時,我們喜愛仰望璀璨的星空。也許,遠古時代的星空,比現在更加明亮動人。因此,我們的祖先在廣袤的夜空中,找到了北極星,它穩定地停駐不動,而其周圍的星體則圍繞著它旋轉,並呈現週而復始的運行,循環不息。
地心説觀點:北斗星逆時針旋轉
如果從地心説的角度來看,北斗星會逆時針旋轉於我們的頭頂上。從上文所述,天盤代表的是月將體系,而地盤則是北斗體系,亦即相應的地道體系。地道是不應右旋嗎?這讓我想起當年我接觸奇門遁甲的第一堂課時,老師對我説的一句印象深刻的話:「我們奇門遁甲,是站在北極星上看世界的。」當時的我心生疑惑:「這麼厲害?你怎麼不上天呢?」時至今日才明白,他並未虛言。這張星圖,反映的是我們站在地球上觀測北斗星的圖景;但是設想一下,如果從北極星的視角來看地球,又會是怎樣的光景?我們不妨將一張薄紙寫上這個圖表的概要內容,然後從反面觀察。這樣一來,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九宮八卦中,十二地支的排列方式?這張星圖,就是我們從北極星俯瞰地球的樣子。由於地圖標示問題,需要先將方向調整一下。九宮八卦是以南為上、北為下,左為東、右為西;而目前的地圖是以北為上、南為下,左為西、右為東。當我們設定好這個基準點後,轉而應用在太陽上,即為:太陽東方(卯)升起、中午在南方(午)、西方(酉)落下。如此一來,一天十二時辰也就確立了(或許應該説是先有了十二時辰,才推算出相對應太陽位置)。因此,在古人的眼中,北極星的地位相當重要,稱之為帝座;而北斗七星則是它的輔佐大臣,這些大臣圍繞著君王,指揮著萬物生靈,依循斗柄的指引,劃分二十四節氣、制定曆法,使人們能夠順應天時農耕。其意義可謂非凡。


從地心之星圖看地球自轉公轉
當我們打開星圖,設定好觀測時間,並加快播放速度時,即可發現地球。詳細來説,除了一些特殊的亮星外,其他星星的旋轉方向均與地球相反。那些特殊星體,包括水星、金星、木星等,古人稱之為辰星、太白、歲星等。既然我們是以北極星的角度觀看地球,那麼就相當於俯瞰太陽系。如果從今日的日心説角度來分析,我們能看到的,就是地球右旋,同時繞著太陽左旋(逆時針)的景象。這與「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説法完全吻合。當然,這並非強詞奪理,而是有根據的。古人發現,儘管太陽每天東昇西落,但在太陽出現前一刻,周圍的星星配置會因月份而異。而這些星星每十二個月會重複出現一次,這便是我們所説的「黃道十二宮」。西方將這些星星分區,形成我們所知的十二星座。
日月交會週期,決定十二時辰
十二次日月同處的交會點上,能量強大,古人將其比喻為十二位將軍,稱為十二月將,或十二辰。道教的部分護身咒,就提到了十二元辰護身之語,大概指的就是它們。月將的排列是按照太陽躔度逆時針佈置的,與黃道十二宮相同。然而,地支紀月的習慣是順時針進行的,形成了一順一逆的關係。這些神將,對於我們的影響緊密相關。例如,天三門、地四户。由於地球的自西向東自轉,形成了太陽自東向西的「同時、同步、相對」反向運轉現象和規律,這是「宇宙螺旋運動的普遍法則」在我們地球上的縮影。
易經爻辭中的「天道左旋,地道右旋」
《周易》文辭虛擬且含蓄,筆者多年來深感其意。首先必須特別説明的是,這篇文章是應博友「阿潤」的一再督促而寫成的,在此特別向他致謝。至於「天道左旋」與「地道右旋」的問題,必然要提到「易經」的原始圖。這個圖已經在多篇文章中多次呈現,但由於其重要性,值得再次提出。
天地旋轉方式的異同
如果將此圖看成「平面」及「靜態」,都是對「易經」理解有缺的;「立體、動態」才是此圖的基本特徵。「立體」不難理解,但要理解成「動態」就有點困難,這種「動態」就是圖的「旋轉」,而且旋轉方式是「天道左旋、地道右旋」。這種説法早已存在,恐怕與「易經」有關。「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應用,應當與「天圓地方」之説齊名,需要特別加以注意,就像在網路上的追蹤標記一樣。生活中,凡與「天」相關的事物,其旋轉方式大多或一定是「左旋」的,如星圖、龍捲風、太陽的自轉等;凡是與「地」相關的事物則大多或一定是「右旋」的,例子不勝枚舉。但是也不乏有人為了主觀的刻意規定而違反此理,導致旋轉方向與原理相悖,例如右邊行駛的機動車就非常難以左轉。任何涉及發明、創造的事物,如果在最初就能考慮到這一點,就能省去許多彎路,甚至可以一蹴而就,不必反覆碰壁才加以修改。
人生週期中的左旋右旋
關於「左右旋轉」的問題,前文所述尚不十分明晰,以下將以人的生命為例加以闡釋。人的精神活動具有「天」的屬性,所以其運轉方向是「左旋」(剝離了旋轉問題,單獨看此圖為「人類生命」原圖,這是從「易經」原圖中抽象出來的,這個圖同時也表達了作為個體的人的基本情況。「乾卦」在談到生命現象時表達的是「精神」,所以精神運行從「乾卦」開始依序運行至「坤卦」,但需注意從乾卦運行到「復卦」都是「左旋」,表達的是人類及精神都在上升期運行;「復卦」之後方向轉變為「右旋」,説明人類及精神開始步入衰老,也意味著由「天」轉入了「地」)。
物質身體的運轉週期:右旋
作為一個個體的人,這種轉變意味著精神開始衰退,到了人生的後半階段。人的身體具有「地」的屬性,用「坤卦」來表示,其旋轉方式為「右旋」:人類物質的東西、人個體的身體的運行都是從「坤卦」為出發點「右旋」依序運行至「乾卦」結束,注意其旋轉同樣開始為「右旋」,運行至「夬卦」之後發生轉變進入「左旋」運行;作為個體的人身説明開始走下坡路,預示著行將結束。而作為人類的生命來説也是從這裡開始走向衰退,直至消失在地球上。注意:這裡「左旋、右旋」發生轉折的地方是在運行的「中部」,也叫做「拐點」,幾乎任何事物都具有這樣的規律,認識清楚也非常重要。「易經」,凡事不要做過頭的原理就在於任何事物都存在著「中點」,筆者將其稱為易經的「中點」理論。「天道左旋」與「地道右旋」也是易經告訴我們的做人原則,不掌握好這個原則,幾乎無法融入社會,和諧也就更談不上了。如果你自己發現與社會融合出了問題,首先要反省你的運行方向發生了矛盾,要加以糾正,如果不能清醒的認識到這點,不見棺材不落淚的結局是必然的。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多是能夠與事物的運動方向相一致,否則成功就是幻想。
天道左旋 地道右旋:氣脈運行之謎
從古至今,氣功養生文化中流傳著「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概念。這句話不僅闡述了氣脈運行的奧秘,更揭示了宇宙萬物運行規律的深層哲理。
天道左旋
「天道左旋」指天體運行時,自西向東旋轉,遵循逆時針方向。道家養生認為,人體內氣流也遵循著天體運行規律,在身體中沿逆時針方向流動。
這種左旋氣脈運行方式與地球磁場的旋向相契合。地球磁場是一個從南極向北極延伸的磁場,呈現出逆時針方向的螺旋形狀。人體吸收地球磁場能量時,氣脈也會隨著磁場旋向而左旋,促進身體能量平衡,維持健康狀態。
地道右旋
「地道右旋」指水流、風向等自然現象遵循順時針方向流轉。道家養生認為,地氣在人體中沿順時針方向流動。這種右旋氣脈運行有助於穩定情緒,強化臟腑功能,促進物質代謝。
地氣右旋流動與大氣層氣流旋向相應。大氣層中的氣流呈現出順時針方向旋轉,而人體吸收大氣層能量時,地氣也會順著氣流旋向而右旋流動,加強人體與自然環境的能量交換。
左旋與右旋的平衡
天道左旋與地道右旋並非相互矛盾,而是互補共生的。人體氣脈運行需要陰陽調和,左旋氣脈與右旋氣脈應當協調運行,才能達到最佳養生效果。
當天道左旋與地道右旋氣脈協調平衡時,人體內氣流暢通無阻,臟腑功能強健,精神氣爽。相反,如果氣脈運行失衡,出現左旋過度或右旋過度的情況,則容易引發各種疾病。
氣脈運行與健康
氣脈運行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左旋與右旋氣脈的協調平衡是維持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通過養生功法,如太極拳、八段錦等,可以調整氣脈運行,促進陰陽平衡,增強體質,延年益壽。
下表總結了左旋與右旋氣脈流動的影響:
延伸閲讀…
7、何謂「天道左旋、地道右旋」?
陰陽概念解讀之七:天道左旋,地道右旋
氣脈流動 | 身體影響 |
---|---|
天道左旋 | 逆時針 |
地道右旋 | 順時針 |
左旋過度 | 天旋地轉,頭暈目眩 |
右旋過度 | 體質虛寒,精神萎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