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月潭邵族人的傳統領域與現代化爭議 |
|—|—|
| 族羣身分 | 邵族 |
| 居住地 | 日月潭地區 |
| 爭議標的 | 孔雀園 BOT 案 |
傳統領域認定爭議
- 南投縣政府主張傳統領域劃設範圍過大,影響地方施政,應限制在部落附近及祖靈聖地。
- 邵族認為傳統領域是過去生活空間的宣告,旨在確保歷史事實與尊重。
孔雀園 BOT 案爭議


- 邵族擔憂孔雀園改建成飯店將影響祭祀活動,但環評報告未提及相關影響。
- 邵族希望透過劃設傳統領域取得諮商同意權,尊重自身文化。
- 南投縣政府、魚池鄉公所反對孔雀園 BOT 案,訴願撤銷邵族傳統領域。
歷史爭議
- 2008 年向山觀光旅館 BOT 案涉及邵族祖墳地,最終環評被撤銷。
- 原民會強調原住民諮商同意權重要性,但長期遭到忽視。
政治因素
- 魚池鄉民代表與鄉長反對傳統領域劃設,聲稱「劃設無效」。
- 魚池鄉公所申請平地原住民鄉補助,卻又退回平地原住民鄉申請。
- 族人懷疑政治人物利用族羣對立操作政治議題。
現代化與傳統文化衝突
- 日月潭觀光發展與邵族傳統文化面臨衝突。
- 邵族強調不阻擋對整體利益的公共建設,但要求事先知會和參與。
- 日月潭風景區管理處與邵族建立「工程前先知會部落」的默契。
爭議後續
- 邵族持續反對孔雀園 BOT 案,對環評結果提起訴願,並撤銷環評。
- 最高法院仍在審理孔雀園 BOT 案上訴。
孔雀園,台北市立美術館的經典之作
孔雀園,坐落於台北市中山區,是台灣著名的文化遺產。建於1927年的孔雀園,原為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所屬的新公園,佔地約2.5公頃,由日治時期著名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設計。
歷史沿革
年代 | 事件 |
---|---|
1927 年 | 新公園落成 |
1949 年 | 改名為「孔雀園」 |
1975 年 | 定義為三級古蹟 |
1989 年 | 規劃為台北市立美術館 |
1991 年 | 台北市立美術館正式開館 |
建築特色
孔雀園融合了日本、西方和台灣的建築元素,具有鮮明的歷史風格:
- 迴廊與亭閣:以日本傳統建築的屋頂和柱子為基礎,打造出優雅的迴廊和亭閣。
- 券拱與柱廊:採用西方古典建築的券拱和柱廊,營造出恢弘的氣勢。
- 泥塑裝飾:牆壁和天花板飾有台灣傳統的泥塑,展現出精湛的工藝。
展示空間
台北市立美術館進駐孔雀園後,將其改建為現代化藝術展示空間,包含:
- 本館:以二戰前的建築為基礎,保留了原有結構和裝飾。
- 南館:建於1991年,風格現代,設有寬敞的展覽空間。
- 東側展區:位於孔雀園東側,是美術館的户外展區。
館藏與展覽
台北市立美術館的館藏豐富,包含:
- 台灣藝術:從清代至當代的台灣美術作品。
- 國際藝術:由世界各地蒐集而來的藝術品。
- 當代藝術:關注最新的藝術趨勢和創作。
美術館定期舉辦各種展覽,包括:
- 主題展覽:探討特定藝術議題或藝術家的作品。
- 回顧展:展出個別藝術家的生涯回顧。
- 聯展:集合多位藝術家的作品進行展出。
活動與服務
孔雀園除了展覽之外,還提供各種活動和服務:
孔雀園對外開放,歡迎遊客參觀:
-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09:30-17:30
- 門票:一般票 30 元,優惠票 1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