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條港安西府:信仰與傳説的交會
雲林縣台西鄉的五條港安西府,供奉的「張李莫府三千歲」神格顯赫,香火鼎盛。該廟宇座落於中央路76號,建築風格融合了現代台灣廟宇與傳統元素,為西濱地區的特色廟宇之一。
安西府的由來始於清治時期,漁民在海豐島發現一艘竹筏,載有「張李莫千歲」的香火。乾隆六十年(1795年),漁民在島上搭建草寮供奉香火,祈求出海平安。由於退潮才能登島奉祀,嘉慶十一年(1806年)遷建至五條港現址,並興建宏偉的鳳凰城,紀念張巡死守睢陽城的事蹟。


安西府主祀「張李莫府三千歲」,包括唐朝名將張巡(張府千歲)、忠臣李泌(李府千歲)、良將莫英(莫府千歲)。其中,張府千歲是忠義勇武的象徵,因進士出身,又被尊為「張中丞」。李府千歲則才智過人,輔佐四位皇帝,深得敬重。莫府千歲原為胡人,投靠唐朝後改名「莫英」,與張巡結拜為異姓兄弟,勇義雙全,為國捐軀。
安西府傳説豐富,包括福杉大旗杆、馬使爺等。傳聞有位金門女子朱秀華於八二三砲戰期間遇害,冤魂纏繞安西府,後由王爺指示借身還魂,洗刷冤情。另外,相傳安西府的牧草是每日供奉馬使爺所用,造型奇特的「神羊」則結合了十二生肖的特徵。
安西府不只是信仰中心,更是社區凝聚的場所。廟會期間,鞭炮齊鳴,陣頭喧騰,熱鬧非凡。安西府的傳奇故事與信仰文化,豐富了台灣民間信仰,成為歷史與文化的交織印記。
表格:五條港安西府主要神明
神明 | 別稱 | 事蹟 |
---|---|---|
張巡(張府千歲) | 保儀尊王、武安尊王 | 睢陽城抗擊叛軍,壯烈成仁 |
李泌(李府千歲) | 李鄴侯 | 輔佐四位皇帝,功勳卓著 |
莫英(莫府千歲) | 歸降唐朝,與張巡結拜,戰死於睢陽城 | |
南霽雲將軍 | 死守睢陽城,誓死保家衞國 |
安西府:唐代西域重鎮
安西府,又稱安西都護府,是唐代在西域設立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它於640年由唐太宗設立,治所設在今新疆庫車縣,轄區範圍包括今新疆天山以南、帕米爾高原以東的廣大區域。
安西都護府的職能
安西都護府的主要職能如下:
職能 | 説明 |
---|---|
軍事 | 管理和指揮西域各地的軍事力量,鎮守西域,保護絲綢之路的安全。 |
行政 | 管理西域各地的行政事務,監督各屬國的運作,維護地方穩定。 |
經濟 | 管理西域的經濟事務,促進絲綢之路的貿易往來,發展地方經濟。 |
外交 | 代表唐朝與西域各國交往,處理外交事務,維護唐朝的國際地位。 |
安西都護府的轄區
安西都護府的轄區包括:
地區 | 轄區範圍 |
---|---|
龜茲 | 今新疆庫車縣 |
疏勒 | 今新疆喀什市 |
於闐 | 今新疆和田市 |
焉耆 | 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 |
西州 | 今新疆吐魯番市 |
碎葉 | 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市 |
石國 | 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市 |
吐火羅 | 今阿富汗巴克特拉地區 |
安西都護府的歷史沿革
安西都護府經歷了以下幾個時期:
時期 | 主要事件 |
---|---|
設立時期 | 640年,唐太宗設立安西都護府,轄區廣闊。 |
鼎盛時期 | 7世紀後,安西都護府達到鼎盛,管轄範圍最大的時期。 |
衰落時期 | 8世紀中期,安西都護府開始衰落,轄區逐步縮小。 |
廢除時期 | 790年,唐德宗廢除安西都護府,結束了其150年的歷史。 |
安西都護府的影響
安西都護府的設立對西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政治影響:安西都護府有效地維護了絲綢之路的安全,穩定了西域局勢,加強了唐朝對西域的控制。
經濟影響:安西都護府促進了絲綢之路的貿易往來,帶動了西域經濟的發展,促成了唐朝與西域各國的經濟交流。
文化影響:安西都護府成為唐朝文化傳播到西域的中心,促進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促進了西域文化的發展。
延伸閲讀…
主神介紹| 五條港安西府
安西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