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神:守護家園的傳統習俗
門神歷史悠久,源於殷墟出土的裝飾獸骨。傳聞最早的門神為神荼、鬱壘,後於明清流傳的「龍王討命」故事,使秦叔寶和尉遲恭成為今最常見的門神。


廟宇門神乃避邪之物,無須特拜;家户門神若經過請神儀式方需供奉,否則僅為裝飾。需注意,未開光之神像應避免祭拜,以免引來不吉之物。
選購門神時,建議選擇低調且具美觀的款式,如尺寸適中、請神過的「迷你版」門神。貼門神時,應留意前門、後門皆可張貼,若僅有一道出入口,則置於鐵捲門兩側柱子或收納盒皆可。
適逢鬼月尾聲,貼門神不失為除厄闢邪之法。既可藉由傳統象徵守護宅邸門户,亦能表達對鬼神之敬意,保障居家平安。
家裡門神:守護門户的神職
家裡門神,顧名思義就是守護家門的神職,他們佇立於門庭、牆垣之上,驅邪避煞,保家宅平安。自古以來,人們對家宅安寧十分重視,因此家裡門神也佔據著重要的地位,成為千家萬户必不可少的守護神。
門神的起源與演變
門神最早源於古代的「桃符」,即書寫有神靈名字的桃木板,人們將桃符掛在門上,以震懾邪祟。後來,桃符逐漸演變為繪有人形的神像,並被稱為「門神」。
隨著時代的發展,門神的形象也發生了變化,從最初的神農氏、伏羲氏,到後來的秦瓊、尉遲恭等忠義之士,門神的職能也從驅邪避煞擴展到祈福納祥。
門神的種類與職能
傳統上,門神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門神類型 | 祭祀對象 | 職能 |
---|---|---|
神荼、鬱壘 | 兩位門官 | 鎮守鬼門關,驅逐惡鬼 |
秦瓊、尉遲恭 | 唐代名將 | 守衞皇宮,保家宅平安 |
唐朝六御將 | 尉遲恭、秦叔寶、程咬金、羅成、杜如晦、魏徵 | 保護帝王,保家宅平安 |
增福德財 | 福神、祿神、財神 | 祈求福運、官運、財運 |
門神的安放與禁忌
安放門神時,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則:
- 門神應成對安放:左右各一張門神,不能單數。
- 門神應面向門外:驅除外來邪煞。
- 貼門神應在除夕夜:象徵送舊迎新,驅走過去一年的晦氣和厄運。
- 避免破損、倒置:門神破損或倒置會影響其神效。
此外,還有一些禁忌要注意:
- 忌夫妻同年貼門神:相傳此舉會招致是非。
- 忌貼過高或過低:貼得太高會失去效力,貼得太低則容易被損壞。
- 忌用舊門神:舊門神失去神效,應及時更換。
現代門神的應用
在現代社會,門神仍受到人們的重視。除了傳統的紙質門神外,也有各種材質和樣式的門神可供選擇,如陶瓷、木雕、布藝等。門神的形象也更加豐富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