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羅漢(或稱十六阿羅漢、十六尊者)是佛陀的得道弟子。佛經僅列出十六羅漢,未提及十八羅漢,但中國民間附加了兩位。首十六羅漢的名字載於佛經,而新增的兩位「羅漢」仍存不同説法。
《佛祖統記》指出,佛陀囑咐的最後兩位羅漢應為【迦葉尊者】和【君徒般歎尊者】。乾隆《秘殿珠林續編》中,乾隆題頌最後兩位羅漢為【降龍羅漢】(迦葉尊者)和【伏虎羅漢】(彌勒尊者),由章嘉呼圖克圖考定。
十六羅漢之名
十六羅漢(或稱十六阿羅漢、十六尊者)是佛陀的得道弟子。十六羅漢的名字載於佛經。《法住記》記載,佛陀臨涅槃時囑咐十六羅漢弘揚佛法。
早期的佛經中,已列出十六羅漢皆有姓名,但未全部記載。如《入大乘論》記載:「賓頭盧尊者、羅睺羅尊者等十六人諸大聲聞散佈在諸處守護佛法。」
《彌勒下生經》則載述:「大迦葉比丘、軍屠缽歎比丘、賓頭盧比丘、羅雲上丘等四大聲聞,不得般涅槃,須佛法沒盡,然後方可般涅槃。」
羅漢姓名 | 佛經所載 |
---|---|
大迦葉 | 《彌勒下生經》 |
君徒般歎 | 《佛祖統記》 |
降龍羅漢(迦葉尊者) | 《秘殿珠林續編》 |
伏虎羅漢(彌勒尊者) | 《秘殿珠林續編》 |
賓頭盧 | 《彌勒下生經》、《入大乘論》 |
羅雲(羅睺羅) | 《彌勒下生經》、《入大乘論》 |
慶友 | 《法住記》 |
尊者羅漢:佛教聖者的特質與分類
尊者羅漢是佛教中證悟聖果,脱離生死輪迴的聖者。他們因斷盡煩惱障和所知障而獲得涅槃,不再受後世的束縛。
羅漢種類
根據不同的修證次第,尊者羅漢可分為四果:
果位 | 修證次第 | 特徵 |
---|---|---|
預流果 | 斷除三結 | 未來必定成阿羅漢,不再墮落三惡道 |
一來果 | 斷除欲界九結 | 只需再來人間受生一次,即可成阿羅漢 |
不還果 | 斷除五下分結 | 不再回到欲界受生 |
阿羅漢果 | 斷盡一切煩惱 | 得證涅槃,脱離生死輪迴 |
尊者羅漢的優點
- 解脱煩惱:已斷盡一切煩惱,獲得內心的解脱與自在。
- 六通具足:擁有神通力,能飛行、天眼通、他心通等。
- 道行高深:精通佛法,對人生有透徹的見解。
- 行善不倦:發願救度眾生,利益有情。
- 戒定慧成就:持守戒律清淨、精進禪定、具有廣博智慧。
尊者羅漢的形象
傳統上,尊者羅漢多被描繪為滿身翠綠的比丘,身披袈裟,腳踏木屐,面容慈善安詳。他們通常一手持錫杖,一手託著一個裝有舍利的寶塔。
尊者羅漢的修行
尊者羅漢的修行次第通常包含以下階段:
- 戒律清淨:嚴守佛教戒律,如不殺生、不偷盜等。
- 禪定功夫:通過禪修,達到心念專一,調伏散亂。
- 智慧通達:學習佛法,深入理解緣起、四聖諦等教理。
- 斷盡煩惱:透過戒定慧三學的修習,斷除煩惱結,證得涅槃。
結語
尊者羅漢是佛教的重要聖者,他們證悟聖果,解脱生死,並行善救度眾生,是眾生的楷模與福田。透過瞭解尊者羅漢的種類、優點、修行次第等,我們可以更深刻地體會佛教的教化,並從中獲得修行上的啟示。
延伸閲讀…
十六羅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我們口中常説的「十八羅漢」 到底是誰? – 歷史- 網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