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意為尊重、仰慕、尊崇。
《説文解字》解釋:「尚,曾也,尚且。」意為「尚且」的意思。
《資治通鑑》記載,元濟説:「俘虜當盜賊,明天早上務必全部處決。」


《史記》中,廉頗説:「我與布衣相交都不欺騙,何況是大國呢?」
《廣雅》雲:「尚,上也。」意為「上」的意思。
《史記》中,司馬遷説:「學者多稱五帝,崇高啊!」
《禮記》中,孔子説:「君子不誇耀自己的功績。」
《老子》雲:「天地尚且不能長久,何況人類呢?」
《楚辭》中,屈原説:「仰慕前賢的遺風,可惜追趕不及。」
《易經》曰:「包容荒蕪之地,獲得崇高的地位,因而光大。」
《周禮》中,記載了「尚食」官職,掌管帝王膳食。
《史記》記載,司馬遷被處以腐刑,「自以得使女尚司馬長卿晚。」意為仰慕司馬相如。
《詩經》中,有「尚之以瓊華乎而」之句,意為「加上瓊華裝飾它。」
《五制》中,「尚」意為「舉賢」,推薦賢人。
尚字:傳承文化精髓,弘揚傳統精神
「尚」字在中文語文中具有多重意涵,既代表「崇尚、推崇」,也意指「重視、注重」。綜觀歷史長河,中國文化自古以來便以「尚」字為基石,崇尚禮儀規範、重視道德倫理,方能成就璀璨輝煌的文明瑰寶。
古代中國的尚字文化
朝代 | 崇尚 | 注重 |
---|---|---|
夏商周 | 尚德 | 尚鬼尚神 |
春秋戰國 | 尚武 | 尚智尚法 |
秦漢 | 尚法 | 尚儒術 |
魏晉南北朝 | 尚玄 | 尚清談 |
唐宋 | 尚詩 | 尚理學 |
元明清 | 尚戲曲 | 尚科舉 |
尚德:中華文化的核心
自夏商周起,中國便倡導「尚德」,以德治國為根本。儒家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成為社會道德準則,強調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注重道德教化,以德服人,方能建立和諧穩定的社會秩序。
尚武:強盛國力的基石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崇尚武力。君王重視軍事實力,練兵備戰,培養驍勇善戰的將士。尚武精神不僅體現於軍事領域,更內化為民族精神,展現堅強不屈的風骨。
尚智:文明進步的推動力
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世又崇尚道法思想。重視知識與學問,設立太學等教育機構,培養人才。尚智風氣促進了文化的蓬勃發展,推動了科技的進步。
尚理學:儒家思想的結晶
宋代理學家們對儒家經典進行深層探討,形成「理學」思想體系。注重窮究宇宙萬物的本質,探求人生的意義。尚理學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塑造了中國人「內聖外王」的價值觀。
當代社會的尚字精神
現代社會,尚字精神仍具有重要的意義:
- 崇尚創新: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鼓勵科技創新,提升國家競爭力。
- 注重道德:堅持良好的社會風氣,倡導誠信互助,構建和諧社會。
- 重視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保護文化遺產,促進文化繁榮。
- 尚法治:堅持依法治國,建設法治社會,保障社會正義。
- 追求卓越:激勵個人不斷進步,追求卓越,提升自身素質。
結論
延伸閲讀…
尚的意思|漢典“尚”字的基本解釋
尚_百度百科
「尚」字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承載著民族精神與價值觀念。從古代禮儀規範到現代精神追求,「尚」字始終指引著中國人民前行的方向。傳承尚字文化,弘揚傳統精神,方能構建一個繁榮昌盛、和諧有序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