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不可思議!張作霖三度現身,揭開秘辛

【張作霖】不可思議!張作霖三度現身,揭開秘辛

張作霖(1875-1928)

東三省巡閲使、奉天督軍,也是北洋政府的最後一任國家元首,享有「張大帥」之稱。

童年與家庭:

1875年出生於奉天海城,原名張老疙瘩,家境貧寒的農民子弟,在楊景鎮私塾接受了短暫的教育,後因脾氣暴躁而輟學。

張作霖 Play

青壯年:

1887年,兄長因與鄰家婦人私通,受父親毆打後身亡,此事對其影響深刻。次年,父親在賭場圍觀時,揭發了地主的賭博詐騙行為,回家後被地主用鐮刀重傷,傷重不治。張作霖與兄長張作孚為了替父報仇,行刺地主失敗;後張作孚為保其周全,遭官府處斬。

投身軍旅:

張作霖

1892年,加入了駐紮在營口的毅軍,並因表現出色而受到賞識,晉升為哨長;1894年,隨軍徵戰遼南,有功績;1896年,加入董大虎的匪幫,不久後因不滿強搶婦女之行為而退出。

保險隊時代:

1900年,義和團之亂爆發,張作霖利用機會,成立了一支「保險隊」維持地方治安。1901年,因未妥善準備,保險隊被金壽山帶人夜襲,張作霖突圍而出。隨後,他招兵買馬,集結人馬。

招安與晉升:

1902年,在舉人劉春烺的建議下,張作霖接受官府招安,其部下被編成「新民府巡警前營馬隊」,張作霖任馬隊幫帶。1903年,因剿匪有功,被拔擢為新民府巡防馬步遊擊隊管帶。

日俄戰爭: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張作霖扮演兩面派的角色,既協助日軍,也與俄軍合作。後因被日軍逮捕,判處死刑,但因提供與日方合作的證據而獲釋。

辛亥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張作霖受袁金鎧推薦,擔任奉天國民保安會軍事部副部長。在任期間,他鎮壓革命黨人,因功獲得清廷的關外練兵大臣頭銜。

民國時期:

1912年,張作霖被袁世凱任命為陸軍中將、陸軍第二十七師師長,協助袁鎮壓革命黨。1916年,他獲袁重用,任盛武將軍兼代理奉天巡按使。袁世凱死後,張作霖控制了奉天省。

奉系軍閥:

1917年,張作霖利用政局動盪,擴大勢力範圍,成立奉系軍閥集團,控制東北地區。1920年,奉系軍閥在直皖戰爭中獲勝,張作霖擴展影響力,成為北洋政府的實質領導人。

北洋上將:

1925年,張作霖召開軍事會議,正式將東省軍隊改編為二十個師。同年,他改用軍團-軍-旅的編制,初步編成六個軍團。

皇姑屯事件:

1928年,日本關東軍在皇姑屯預埋炸藥,炸毀張作霖乘坐的火車,史稱皇姑屯事件。張作霖身受重傷,當日身亡,其子張學良接掌東北軍政。

張作霖:奉系軍閥首領,東北「王」

張作霖(1875-1928),字雨亭,號景惠,奉系軍閥首領,中國近代史上重要人物。

早年生涯

張作霖出生於清朝奉天省海城縣(今遼寧省海城市),家境貧寒,早年靠販賣木材為生。因身材魁梧,勇猛善戰,被鄉親推舉為綠林首領。

加入軍隊

1903年,清政府招募鄉勇,張作霖應招加入馮德麟軍,從此踏上軍旅生涯。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張作霖投靠清軍將領趙爾巽,協助鎮壓革命。

奉系軍閥首領

1916年,袁世凱稱帝失敗,張作霖趁機擴張勢力,控制奉天省,成為奉系軍閥首領。奉系軍閥在中國北洋軍閥混戰中扮演重要角色,一度控制東北和華北地區。

延伸閲讀…

張作霖_百度百科

張作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政治立場

張作霖早年支持袁世凱,後轉而擁護北洋政府。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張作霖助直系軍閥擊敗皖系軍閥,取得西北控制權。

與國民黨的關係

1927年,國民黨北伐軍進攻北洋政府,張作霖被迫退出北京。同年6月,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炸死。

主要成就

  • 控制東北地區,成為東北「王」。
  • 擴張奉系軍閥勢力,成為北洋軍閥的重要力量。
  • 引入日本技術,促進東北經濟發展。

爭議

  • 私通日本,出賣東北利益。
  • 為人殘暴,濫殺無辜。
  • 阻止統一,延緩中國近代化進程。

年表

年份 事件
1875 出生於清朝奉天省海城縣
1903 加入馮德麟軍
1911 投靠清軍將領趙爾巽
1916 成為奉系軍閥首領
1920 助直系軍閥擊敗皖系軍閥
1927 被日本關東軍炸死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