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張國燾 |
---|---|
字號 | 愷蔭、特立 |
出生 | 1897年11月26日,江西萍鄉 |
逝世 | 1979年12月3日,加拿大 |
黨派 | 中國共產黨 |
身份 | 中共創始人、領導人、紅軍領導人 |
經歷 | 1. 參與五四運動、中共一大、領導五卅運動、任中央軍委主任 |
2. 長徵期間指揮紅四方面軍與中央紅軍會師,後因北上問題與毛澤東決裂另立「第二中央」 | |
3. 1936年取消「第二中央」,北上與紅一方面軍會師 | |
4. 1938年投靠國民黨,參與反共活動,後轉居香港和加拿大 |
張國燾: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
張國燾(1897-1979)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他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既有著非凡的才能,也經歷了坎坷波折。本文將對張國燾的一生進行簡要概括,探討其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大貢獻和爭議性事件。
早年經歷和入黨
張國燾生於四川鄰水縣的一個農民家庭。青年時代,他赴日本留學,接觸到馬克思主義思想,回國後於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黨的早期成員。


早期革命生涯
加入共產黨後,張國燾積極投身於革命活動。他曾在北伐軍中擔任重要職務,參與了著名的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在江西蘇區,他與毛澤東共同領導了紅軍的發展和壯大。
四川割據與分裂
1935年,中央紅軍被迫進行長徵。張國燾率領紅四方面軍西征四川,建立了川陝根據地,形成了與中央紅軍相對獨立的局面。這段時期,張國燾試圖另立中央,與毛澤東發生分歧,導致黨和紅軍的分裂。
叛逃國民政府
隨著形勢的演變,張國燾內心動搖,逐漸疏遠共產黨。1938年,他脱離紅軍,投奔國民政府。此舉震動了全黨,對中國革命事業造成嚴重影響。
流亡海外
投靠國民政府後,張國燾在軍政界擔任過一些職務,但始終沒有得到重用。新中國成立後,他流亡海外,定居加拿大。晚年,他對自己過去的錯誤表示了悔悟。
評價與爭議
張國燾是一個複雜且爭議性的人物。他為中國革命作出了早期貢獻,但後期的分裂行為也造成了負面影響。對於他的評價,至今仍存在著不同的看法。
觀點 | 論據 |
---|---|
正面評價 | 早期革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創建了四川根據地 |
負面評價 | 分裂紅軍,危害革命 |
客觀評價 | 功過參半,既有突出貢獻,也有嚴重錯誤 |
個人特質
張國燾是一個能力強、有野心的領導人。他意志堅定,敢於擔當,但不善於妥協,容易激化矛盾。同時,他還具有良好的文學修養,著有《我的回憶》等著作。
結語
張國燾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顯著的印跡。他的功過是非至今仍是討論的話題。他的經歷提醒我們,革命道路上既充滿希望,也伴隨著挑戰和考驗。只有堅持正確的理念,才能走得長遠。
延伸閲讀…
張國燾_百度百科
中共百年十大爭議人物・張國燾|毛澤東最強對手後半生亡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