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緩步流轉,來回走動。自古以來,文學記載中常以「徘徊」描摹文人雅士或隱士悠然自得之態,如《聊齋志異》中的「徘徊自朝至日昃」與《儒林外史》中的「徘徊了一會兒」。
徘徊一詞古已有之,《文選》中宋玉的〈風賦〉有「徘徊於桂椒之間」之句,李白的〈月下獨酌〉也有「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之詞。徘徊不單指來回走動,亦有縈繞之意,如古詩十九首的「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此外,徘徊也可指紛雜起落,如陶淵明的〈閒情賦〉所云:「眾念徘徊」。


綜觀古今文學,徘徊一詞的使用極富內涵。無論是文人雅士的閒情逸致,還是隱士的山林之樂,抑或心中紛雜的思緒,皆可通過“徘徊”這一概念展現。此外,“徘徊”還可用於描繪事物的發展變化,既可指事物的發展起伏,如上文所述的“眾念徘徊”,亦可指事物的發展變化,如“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一語所展現的音樂的變化。
下面是本詞語的一幅簡表,旨在幫助讀者進一步瞭解其內涵:
詞語 | 解釋 | 相關詞語 | 示例 |
---|---|---|---|
徘徊 | 在一定範圍內來回走動 | 彷徨、彷徨、逗留、躅、徜徉、流連 | 《聊齋志異》:“坐卧徘徊,自朝至於日昃,盈盈望斷,並忘飢渴” |
裴徊 | 徘徊的別稱 | 盤桓、徘徊、彷徨、逗留、躑躅、徜徉、流連 | 《儒林外史》:“望見那晚煙漸散,水光裏月色漸明,徘徊了一會 兒,復身上船來安歇” |
宛轉 | 徘徊迴繞 | 繚繞、纏繞、盤桓、徘徊、彷徨、逗留、躅、徜徉、流連 | 《文選》:“中曲正徘徊” |
躑躅 | 來回走動,難以抉擇 | 徘徊、徘徊、彷徨、徘徊、蹚趟、步履、遲疑 | 《文選》:“踟躕於林” |
徘徊的涵義
徘徊,在中文裡具有多層含義,既可以指肉身在地理空間中的移動,也可以指精神層面的不確定或猶豫。
肉身空間的徘徊
在物理空間中,徘徊通常被描述為無目的或緩慢地在某個區域內移動,通常會帶有以下特徵:
- 不確定性:徘徊者通常不知道自己要往哪個方向走,或者他們的目的地不明確。
- 遲緩:徘徊的移動速度緩慢,通常沒有明確的目標或時間限制。
- 重複:徘徊者可能會重複地在同一個區域內移動,無法決定要採取下一步行動。
精神層面的徘徊
另一方面,徘徊在精神層面可以指一種不確定或猶豫的心境。這種徘徊可能表現為:
- 內心衝突:徘徊者可能在兩種或多種想法或情緒中掙扎,無法做出明確的決定。
- 迷失:徘徊者可能感到脱離了自我或目標,不知道未來該怎麼走。
- 焦慮:徘徊可以與焦慮感相關聯,因為徘徊者可能會擔心做出錯誤的選擇或無法果斷行事。
徘徊的類型
徘徊可以根據其性質和原因進行分類,一些常見的類型包括:
類型 | 特徵 |
---|---|
空間徘徊 | 在特定地理區域內無目的地移動 |
精神徘徊 | 在不確定或猶豫的狀態中徘徊 |
焦慮徘徊 | 由焦慮和擔心引發的徘徊 |
強迫性徘徊 | 源自強迫症等心理狀況的重複性徘徊 |
認知徘徊 | 與認知功能受損有關的徘徊,例如阿茲海默症患者 |
面對徘徊
面臨徘徊時,找出潛在原因並採取適當的對應措施很重要。對於肉身空間的徘徊,可以透過提供明確的指示或消除障礙物來幫助徘徊者。對於精神層面的徘徊,可以尋求專業的幫助,例如諮詢或治療,以解決內在的衝突或焦慮。
重要的是要記住,徘徊並非總是負面的。在某些情況下,它可以作為反思、處理情緒或探索新路徑的機會。然而,如果徘徊持續或造成困擾,尋求專業幫助非常重要。
延伸閲讀…
徘徊的意思是什麼?
徘徊詞語解釋